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淀粉工业论文--基础理论论文

玉米淀粉作为糖基供体与亲水胶体基质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引言第11-16页
    1.1 玉米淀粉的应用第11-12页
        1.1.1 玉米淀粉的功效及作用第11页
        1.1.2 玉米淀粉的胶体基质作用第11-12页
    1.2 糖基化酶的研究进展第12页
    1.3 耐高温淀粉酶的研究进展第12-13页
    1.4 槐角苷的应用及检测方法第13-14页
        1.4.1 槐角苷的成分及作用第13页
        1.4.2 槐角苷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第13-14页
    1.5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第14-16页
第2章 耐高温麦芽糖基转移酶(TMMT)的制备及应用第16-31页
    2.1 材料与设备第16-20页
        2.1.1 试验试剂第16-19页
        2.1.2 仪器设备第19-20页
    2.2 试验方法第20-23页
        2.2.1 耐高温麦芽糖基转移酶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中的转化第20页
        2.2.2 耐高温麦芽糖基转移酶的制备第20-21页
        2.2.3 耐高温麦芽糖基转移酶的制备第21页
        2.2.4 耐高温麦芽糖基转移酶与玉米淀粉的反应第21页
        2.2.5 树脂除杂第21-22页
        2.2.6 薄层色谱检测还原糖第22页
        2.2.7 离心浓缩第22页
        2.2.8 溶解第22页
        2.2.9 确定反应物浓度第22页
        2.2.10 槐角苷及产物含量的检测第22-23页
        2.2.11 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检测第23页
        2.2.12 数据分析第23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3-29页
        2.3.1 耐高温麦芽糖基转移酶酶活第23页
        2.3.2 薄层色谱检测还原糖第23-24页
        2.3.3 槐角苷标线第24-25页
        2.3.4 槐角苷最大溶解度第25页
        2.3.5 槐角苷反应物中新形成产物的得率第25页
        2.3.6 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槐角苷反应物第25-28页
        2.3.7 槐角苷产物含量的计算第28页
        2.3.8 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检测第28-29页
        2.3.9 槐角苷及其槐角苷产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第29页
    2.4 结论第29-31页
第3章 突变型耐高温葡萄糖基转移酶(MASE)的筛选及应用第31-45页
    3.1 材料与设备第31-32页
        3.1.1 试验试剂第31页
        3.1.2 溶液的配制第31-32页
        3.1.3 主要试验仪器设备第32页
    3.2 试验方法第32-37页
        3.2.1 野生酶和突变酶来源第32-33页
        3.2.2 野生酶和突变酶基因的转化第33页
        3.2.3 突变酶基因的筛选及保菌第33页
        3.2.4 复筛突变酶第33页
        3.2.5 突变酶的培养及提取质粒第33页
        3.2.6 野生酶和突变酶的纯化第33-35页
        3.2.7 耐高温葡萄糖基转移酶的酶活测定方法第35页
        3.2.8 耐高温葡萄糖基转移酶的比活力测定第35页
        3.2.9 耐高温葡萄糖基转移酶动力学测定方法第35-37页
        3.2.10 突变酶与野生酶对玉米淀粉的转糖基化反应第37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7-43页
        3.3.1 野生酶和突变酶分别与玉米淀粉反应后的颜色比较及纯化后电泳图第37-38页
        3.3.2 突变质粒的碱基突变位置第38页
        3.3.3 麦芽糖标准曲线第38-39页
        3.3.4 蛋白质标准曲线第39-40页
        3.3.5 DNS标准曲线第40页
        3.3.6 突变酶与野生酶比活力的测定结果第40页
        3.3.7 突变酶与野生酶的动力学测定结果第40-41页
        3.3.8 突变酶与野生酶分别与染料木苷的转糖基化反应测定结果第41-43页
    3.4 结论第43-45页
第4章 刺槐豆胶与玉米淀粉混合物流变性分析第45-51页
    4.1 材料与设备第45-46页
        4.1.1 试验试剂与仪器设备第45页
        4.1.2 试验方法第45-46页
    4.2 统计分析第46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46-50页
        4.3.1 静态剪切流变特性的测定第46-47页
        4.3.2 动态黏弹性测定第47-50页
    4.4 结论第50-51页
第5章 结论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62页
致谢第62-63页
作者简介第6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传统珐琅色彩语言介入当代首饰的重构研究
下一篇:一种耐高温淀粉酶对淀粉分子理化特性的影响及其酶学性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