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2.1 归因方式对学习动机影响的相关研究 | 第11-14页 |
2.2 自我效能感对学习动机影响的相关研究 | 第14-16页 |
2.3 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相互关系的研究综述 | 第16-17页 |
第二章 问题提出与研究假设 | 第17-20页 |
1 问题提出 | 第17-18页 |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8页 |
2.1 目的 | 第18页 |
2.2 意义 | 第18页 |
3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4 研究假设 | 第19页 |
5 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第三章 初中生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动机的现状及其关系研究 | 第20-35页 |
1 初中生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动机的现状与特点 | 第20-26页 |
1.1 研究目的 | 第20页 |
1.2 调查对象 | 第20页 |
1.3 研究工具 | 第20-21页 |
1.4 调查结果分析 | 第21-26页 |
2 初中生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动机的相互关系 | 第26-35页 |
2.1 归因方式与学习动机的相关 | 第26-27页 |
2.2 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动机的相关 | 第27页 |
2.3 归因方式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 | 第27-28页 |
2.4 回归分析 | 第28-33页 |
2.5 自我效能感对归因方式和学习动机的中介效应检验 | 第33-35页 |
第四章 激发学习动机的干预研究 | 第35-43页 |
1 学习动机的干预现状 | 第35-36页 |
2 基于自我效能感中介作用的学习动机干预模型建构 | 第36-39页 |
3 干预对象与方法 | 第39页 |
4 干预实验的方案 | 第39-40页 |
5 团体辅导方案设计 | 第40-41页 |
6 干预结果 | 第41-43页 |
第五章 总讨论 | 第43-49页 |
1 人口学变量对初中生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动机的影响 | 第43-44页 |
2 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动机三者之间的关系 | 第44-45页 |
3 基于自我效能感中介作用的团辅方案改善学习动机的影响 | 第45-49页 |
3.1 为什么基于自我效能感中介作用的团辅方案能产生积极效果 | 第45-47页 |
3.2 改善学习动机应该结合自我效能感和归因方式 | 第47-4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局限 | 第49-51页 |
1 结论 | 第49页 |
2 不足与展望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7页 |
附录 A 调查问卷 | 第57-62页 |
附录 B 团体辅导设计 | 第62-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