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教学法、教学工作论文

汉语二语语音习得情况和偏误分析的个案研究--以秘鲁阿雷基帕圣玛利亚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学生为例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7-13页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第7-8页
        1.1.1 研究背景第7页
        1.1.2 研究目的第7-8页
        1.1.3 研究意义第8页
    1.2 理论基础第8-10页
        1.2.1 对比分析理论第8-9页
        1.2.2 偏误分析理论第9页
        1.2.3 迁移理论第9-10页
        1.2.4 监控模式理论第10页
    1.3 相关研究综述第10-13页
        1.3.1 汉语作为二语的语音研究第10-11页
        1.3.2 语音教学方法和对策研究第11页
        1.3.3 语音教学原则研究第11-13页
第2章 问卷调查第13-21页
    2.1 样本特征描述第13-15页
    2.2 语音学习的基本情况第15-21页
        2.2.1 声调方面第15页
        2.2.2 声母方面第15页
        2.2.3 韵母方面第15-21页
第3章 秘鲁学生汉语语音偏误个案分析及原因第21-33页
    3.1 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第21-22页
        3.1.1 研究对象第21页
        3.1.2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21-22页
    3.2 声母的偏误第22-25页
        3.2.1 双唇音b和p第23页
        3.2.2 舌尖中音d和t第23页
        3.2.3 舌面后音g k h第23页
        3.2.4 舌面前音j q x第23-24页
        3.2.5 舌尖前音z c s第24页
        3.2.6 舌尖后音zh ch sh r第24-25页
    3.3 韵母的偏误第25-27页
        3.3.1 单元音韵母第25页
        3.3.2 复元音韵母第25-26页
        3.3.3 鼻韵母第26-27页
    3.4 声调的发音偏误第27-32页
        3.4.1 阴平第27-29页
        3.4.2 阳平第29-30页
        3.4.3 上声第30-31页
        3.4.4 去声第31-32页
    3.5 小结第32-33页
第4章 语音偏误成因分析第33-40页
    4.1 母语负迁移第33-35页
    4.2 汉语拼音方案的影响第35-36页
    4.3 教学引发的偏误第36-37页
        4.3.1 教师的专业素质影响第36页
        4.3.2 训练方式的影响第36-37页
    4.4 学习者的个体差异第37-40页
        4.4.1 动机第37-38页
        4.4.2 第二语言学习经历第38页
        4.4.3 性格第38-39页
        4.4.4 学习习惯第39页
        4.4.5 学习策略第39-40页
第5章 语音教学对策和建议第40-45页
    5.1 语音教学原则第40-41页
    5.2 语音教学方法第41-45页
第6章 结语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致谢第48-49页
附录A 秘鲁汉语学习者语音学习调查问卷第49-52页
附录B 秘鲁汉语学习者语音学习调查问卷(教师)第52-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社会背景下权势与等同关系的时代变迁--基于电视剧《渴望》和《欢乐颂》中称呼语的使用对比研究
下一篇:新手汉语教师教学反思能力调查与研究--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6级汉硕生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