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科学论文--食品微生物学论文

高通量筛选耐受和吸附Pb2+的潜在益生酵母菌及特性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引言第11-19页
    1.1 重金属铅的污染、危害和防治第11-13页
        1.1.1 重金属铅的污染来源及现状第11页
        1.1.2 重金属铅对人体的危害第11-12页
        1.1.3 重金属铅中毒的防治概况及问题第12-13页
    1.2 酵母菌第13-14页
        1.2.1 酵母菌的鉴定第13-14页
        1.2.2 酵母菌的益生作用第14页
    1.3 酵母菌耐受和吸附重金属的研究进展第14-18页
        1.3.1 酵母菌吸附重金属的影响因素第15页
        1.3.2 酵母菌耐受重金属的机理第15-17页
        1.3.3 酵母菌吸附重金属的机理第17页
        1.3.4 吸附重金属的酵母菌及其提取物在食品中的研究应用概况第17-18页
    1.4 高通量筛选在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第18页
    1.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8-19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9-32页
    2.1 材料第19-22页
        2.1.1 试验样品第19页
        2.1.2 标准菌株第19页
        2.1.3 试剂第19-20页
        2.1.4 仪器第20页
        2.1.5 培养基及主要试剂配制第20-22页
    2.2 试验方法第22-32页
        2.2.1 试验菌株的分离纯化与保存第22页
        2.2.2 高通量筛选耐受Pb~(2+)的试验菌株第22-23页
        2.2.3 高耐受Pb~(2+)试验菌株的鉴定第23-26页
        2.2.4 高通量筛选吸附Pb~(2+)的试验菌株及驯化前后吸附能力的变化第26-27页
        2.2.5 高耐受和高吸附Pb~(2+)试验菌株的抗逆性及潜在益生特性研究第27-28页
        2.2.6 基于高通量法研究菌株QF-1-1吸附Pb~(2+)的特性及响应面优化第28-31页
        2.2.7 数据分析第31-32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2-66页
    3.1 试验菌株的分离结果第32-33页
    3.2 试验菌株耐受Pb~(2+)的高通量筛选结果第33-37页
        3.2.1 试验菌株耐受Pb~(2+)评价方法的对比结果第33-35页
        3.2.2 试验菌株耐受Pb~(2+)的评价结果第35-37页
    3.3 高耐受Pb~(2+)菌株的鉴定第37-44页
        3.3.1 菌株的形态观察第37-39页
        3.3.2 菌株的生理生化特征第39-42页
        3.3.3 基于试验菌株26SrDNAD1/D2区域序列的鉴定结果第42-44页
    3.4 吸附Pb~(2+)酵母菌的高通量筛选及驯化结果第44-49页
        3.4.1 高耐受Pb~(2+)酵母菌的驯化结果第44-46页
        3.4.2 酵母菌吸附Pb~(2+)的高通量筛选结果第46-49页
        3.4.3 试验菌株对重金属Pb~(2+)的耐受性与吸附性之间的关系第49页
    3.5 高耐受和高吸附Pb~(2+)酵母菌的抗逆性及潜在益生特性结果第49-55页
        3.5.1 初始pH值对试验菌株生长的影响第49-51页
        3.5.2 高渗环境对试验菌株生长的影响第51页
        3.5.3 胆盐对试验菌株生长的影响第51-52页
        3.5.4 模拟胃肠道环境对试验菌株存活的影响第52-53页
        3.5.5 评价试验菌株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第53-54页
        3.5.6 菌株QF-1-1产胆盐水解酶结果第54页
        3.5.7 重金属Pb~(2+)处理对菌株QF-1-1存活的影响第54-55页
    3.6 WickerhamomycesanomalusQF-1-1对Pb~(2+)的吸附特性第55-66页
        3.6.1 不同培养时间下W.anomalusQF-1-1对Pb~(2+)的吸附结果第55-56页
        3.6.2 不同吸附时间对W.anomalusQF-1-1吸附Pb~(2+)的影响第56-57页
        3.6.3 不同pH值对W.anomalusQF-1-1吸附Pb~(2+)的影响第57-58页
        3.6.4 不同吸附温度对W.anomalusQF-1-1吸附Pb~(2+)的影响第58-59页
        3.6.5 不同Pb~(2+)浓度对W.anomalusQF-1-1吸附的影响第59页
        3.6.6 W.anomalusQF-1-1的不同湿菌体浓度对吸Pb~(2+)的影响第59-60页
        3.6.7 高通量响应面法优化W.anomalusQF-1-1吸附Pb~(2+)的影响因素第60-63页
        3.6.8 W.anomalusQF-1-1的等温吸附模型第63-64页
        3.6.9 W.anomalusQF-1-1的吸附动力学第64-66页
4 讨论第66-68页
    4.1 样品采集和酵母菌的分离方法第66页
    4.2 酵母菌对Pb~(2+)的耐受性与吸附性之间的关系第66-67页
    4.3 潜在益生酵母菌的筛选第67页
    4.4 WickerhamomycesanomalusQF-1-1对Pb~(2+)的吸附特性及应用第67-68页
5 结论第68-69页
致谢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8页
附录第78-80页
作者简介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功能高分子微纳米球用于传输分离体系的研究
下一篇:PEG-醛单点修饰β-乳球蛋白的研究及班产10吨婴幼儿配方奶粉工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