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科学论文--食品微生物学论文

乳酸菌生物转化共轭亚油酸的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主要缩略词注释表第8-9页
目录第9-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2页
    1.1 概述第13-14页
    1.2 共轭亚油酸的生理功能第14-15页
        1.2.1 抗肿瘤第14页
        1.2.2 减少肥胖第14页
        1.2.3 免疫调节第14-15页
    1.3 共轭亚油酸的生物合成第15-16页
    1.4 微生物生物转化共轭亚油酸的机理研究第16-19页
        1.4.1 瘤胃菌生物转化共轭亚油酸第16-17页
        1.4.2 丙酸杆菌生物转化共轭亚油酸第17-18页
        1.4.3 乳酸菌生物转化共轭亚油酸第18-19页
    1.5 立题意义与依据第19-20页
    1.6 研究内容第20-22页
第二章 生物转化共轭亚油酸乳酸菌的筛选第22-35页
    2.1 前言第22页
    2.2 实验材料第22-23页
        2.2.1 主要材料第22页
        2.2.2 主要设备第22-23页
    2.3 实验方法第23页
        2.3.1 乳酸菌的培养第23页
        2.3.2 乳酸菌样品处理及脂肪酸提取第23页
        2.3.3 脂肪酸甲酯化及 GC-MS 检测第23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23-34页
        2.4.1 乳酸菌生物转化共轭亚油酸时发酵液中脂肪酸的组成第24-32页
        2.4.2 乳酸菌生物转化亚油酸时胞内脂肪酸的组成第32-34页
    2.5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三章 六株乳酸菌肌球蛋白交叉反应抗原蛋白的酶学功能第35-49页
    3.1 前言第35页
    3.2 材料与设备第35-38页
        3.2.1 菌株、质粒及培养基第35-36页
        3.2.2 主要设备第36页
        3.2.3 工具酶和试剂第36-37页
        3.2.4 主要试剂的配制第37-38页
    3.3 实验方法第38-42页
        3.3.1 六株乳酸菌 mcra 基因序列的综合分析第38页
        3.3.2 乳酸菌基因组提取、mcra 基因片段扩增及表达载体的构建第38-40页
        3.3.3 重组蛋白诱导表达和纯化第40-41页
        3.3.4 MCRA 蛋白的活性检测第41-42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42-48页
        3.4.1 六个 MCRA 蛋白的序列及系统进化树分析第42-44页
        3.4.2 重组 MCRA 蛋白的表达与纯化第44-45页
        3.4.3 六个重组表达的 MCRA 蛋白的酶学功能第45-48页
    3.5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四章 植物乳杆菌 ZS2058 生物转化共轭亚油酸的机制第49-61页
    4.1 前言第49页
    4.2 实验材料第49-50页
        4.2.1 菌株、质粒及培养基第49-50页
        4.2.2 主要试剂第50页
        4.2.3 主要仪器第50页
    4.3 实验方法第50-52页
        4.3.1 植物乳杆菌 ZS2058 基因组提取、测序、拼接及注释第50页
        4.3.2 表达载体 pET28a-mcra,pET28a-dh,pET28a-dc 的构建第50-51页
        4.3.3 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SDS-PAGE 及 Western blot 检测第51页
        4.3.4 重组蛋白的活性检验第51-52页
        4.3.5 脂肪酸分析第52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52-59页
        4.4.1 植物乳杆菌 ZS2058 生物转化共轭亚油酸及中间产物的积累第52-54页
        4.4.2 植物乳杆菌 ZS2058 基因组测序结果第54-56页
        4.4.3 用于表达植物乳杆菌 ZS2058 亚油酸异构酶系的重组菌株构建及诱导表达第56-57页
        4.4.4 重组表达植物乳杆菌 ZS2058 亚油酸异构酶系各组成的功能第57-59页
    4.5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五章 植物乳杆菌 ST-III 生物转化共轭亚油酸的机制第61-71页
    5.1 前言第61页
    5.2 菌株、质粒及培养基第61-62页
        5.2.1 主要试剂第61页
        5.2.2 主要仪器第61-62页
    5.3 实验方法第62-63页
        5.3.1 植物乳杆菌 ST-III 与植物乳杆菌 ZS2058 全基因组比较第62页
        5.3.2 构建用于重组表达植物乳杆菌 ST-III 亚油酸异构酶系的载体第62页
        5.3.3 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SDS-PAGE 及 Western blot 检测第62-63页
        5.3.4 重组蛋白的活性检验、脂肪酸提取、甲酯化及 GC-MS 检测第63页
        5.3.5 脂肪酸提取、甲酯化及 GC-MS 检测第63页
    5.4 结果与讨论第63-70页
        5.4.1 植物乳杆菌 ST-III 与植物乳杆菌 ZS2058 全基因组比较第63-65页
        5.4.2 植物乳杆菌 ST-III 代谢亚油酸后的脂肪酸组成第65-66页
        5.4.3 用于表达植物乳杆菌 ST-III 亚油酸异构酶系的重组菌株构建及诱导表达第66-67页
        5.4.4 重组表达植物乳杆菌 ST-III 亚油酸异构酶系各组成的功能第67-70页
    5.5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六章 不同种属乳酸菌生物转化共轭亚油酸差异的原因第71-87页
    6.1 前言第71页
    6.2 实验材料第71-72页
        6.2.1 菌株及培养基第71-72页
        6.2.2 主要试剂第72页
        6.2.3 主要仪器第72页
    6.3 实验方法第72-75页
        6.3.1 乳酸菌中亚油酸异构酶系基因组成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72页
        6.3.2 不同乳酸菌在不同生长时期脂肪酸组成分析第72-73页
        6.3.3 不同乳酸菌在不同生长时期亚油酸异构酶系各组分转录水平分析第73-75页
    6.4 结果与讨论第75-86页
        6.4.1 亚油酸异构酶系三个基因组分在乳酸菌中的分布第75-79页
        6.4.2 七株乳酸菌生物转化共轭亚油酸差异的内在原因第79-86页
    6.5 本章小结第86-87页
主要结论与展望第87-88页
论文创新点第88-89页
致谢第89-90页
参考文献第90-101页
附录 I: 用于生物信息学分析的乳酸菌第101-104页
附录 II: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草原碳汇定价研究
下一篇:制度距离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