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木版年画艺术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10页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三、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一)年画的相关研究 | 第11-13页 |
(二)民俗与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 | 第13-16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一)文献分析法 | 第16页 |
(二)对比分析法 | 第16页 |
(三)教学案例法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年画的基本概况 | 第17-30页 |
一、年画的概念及分类 | 第17-23页 |
(一)基本概念 | 第17-18页 |
(二)题材分类 | 第18-23页 |
二、年画的缘起、地位及功能 | 第23-28页 |
(一)缘起发展 | 第23-24页 |
(二)地位及功能 | 第24-28页 |
三、年画的艺术特征及文化价值 | 第28-30页 |
(一)艺术特征 | 第28页 |
(二)文化价值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四大木版年画对比分析 | 第30-42页 |
一、四大木版年画 | 第30-34页 |
(一)天津杨柳青年画 | 第30-31页 |
(二)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 | 第31-32页 |
(三)江苏桃木坞年画 | 第32-33页 |
(四)四川绵竹年画 | 第33-34页 |
二、四大木版年画的异同 | 第34-39页 |
(一)产生发展 | 第34-35页 |
(二)工艺制作 | 第35-36页 |
(三)题材内容 | 第36页 |
(四)艺术风格 | 第36-39页 |
(五)文化价值 | 第39页 |
三、产生异同的原因分析 | 第39-42页 |
(一)产生背景成因 | 第40页 |
(二)地理原因 | 第40页 |
(三)外来影响 | 第40-42页 |
第四章 四大木版年画教学活动方案 | 第42-62页 |
一、类型、特征及价值的比较欣赏 | 第42-47页 |
二、文化内涵的比较赏析 | 第47-51页 |
三、年画的模仿制作 | 第51-54页 |
四、中、俄版画欣赏 | 第54-57页 |
五、师生共赏异国年画 | 第57-62页 |
第五章 年画艺术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的意义 | 第62-65页 |
一、对拓宽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意义 | 第62-63页 |
(一)扩大汉语学习者语言文化知识的储备量 | 第62页 |
(二)提高汉语学习者语言工具的使用能力 | 第62-63页 |
(三)激发汉语学习者的学习热情 | 第63页 |
二、对激发汉语学习者参与性的意义 | 第63-64页 |
(一)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 第63页 |
(二)拓宽学生认知视野 | 第63-64页 |
三、对异文化理解、交流的意义 | 第64-65页 |
(一)推广中国传统民俗文化 | 第64页 |
(二)提升学生对异文化的认知度 | 第64-65页 |
结论 | 第65-67页 |
注释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