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牛奶酪中乳酸菌的表型、基因型和益生特性的研究
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6页 |
图表清单 | 第16-18页 |
英文縮略词表 | 第18-1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9-41页 |
·前言 | 第19页 |
·牦牛和牦牛奶酪 | 第19-20页 |
·乳酸菌及其菌种资源开发 | 第20-22页 |
·乳酸菌的生物多样化 | 第22-23页 |
·乳酸菌的表型特性研究 | 第23-25页 |
·乳酸菌的基因型特性研究 | 第25-30页 |
·16SrRNA序列分析 | 第25-27页 |
·属/种特异性PCR | 第27页 |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 第27-29页 |
·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 | 第29-30页 |
·乳酸菌的益生特性 | 第30-32页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32-41页 |
第2章 引言 | 第41-45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41页 |
·本课题研究范围和内容 | 第41-45页 |
·牦牛奶酪样品的采集 | 第41-42页 |
·牦牛奶酪中乳酸菌的表型特性研究 | 第42页 |
·牦牛奶酪中乳酸菌的基因型特性研究 | 第42页 |
·牦牛奶酪中乳酸菌的益生特性研究 | 第42页 |
·牦牛奶酪中乳酸菌的抗逆特性研究 | 第42-43页 |
·牦牛奶酪乳酸菌作为益生菌潜在价值的探讨 | 第43-45页 |
第3章 牦牛奶酪中乳酸菌的表型特性研究 | 第45-75页 |
·前言 | 第4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5-53页 |
·样品采集 | 第45-46页 |
·试剂 | 第46-47页 |
·培养基和试剂配制 | 第47-49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49页 |
·实验方法 | 第49-5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3-69页 |
·牦牛奶酪样品pH值的检测 | 第53页 |
·牦牛奶酪样品MRS培养基菌落计数 | 第53页 |
·初步筛选出的乳酸菌 | 第53-54页 |
·乳酸菌的菌落形态和显微形态 | 第54-59页 |
·乳酸菌属的鉴定 | 第59-61页 |
·乳杆菌种的鉴定 | 第61-65页 |
·乳酸菌的产酸活性 | 第65-67页 |
·乳酸菌的石蕊牛奶实验 | 第67-68页 |
·乳酸菌的柠檬酸盐利用实验 | 第68-69页 |
·本章讨论 | 第69-70页 |
·牦牛奶酪中乳酸菌的MRS培养基菌落计数 | 第69页 |
·牦牛奶酪中乳酸菌的菌株鉴定 | 第69-70页 |
·牦牛奶酪中乳酸菌的突出表型特性 | 第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第4章 牦牛奶酪中乳酸菌的基因型特性研究 | 第75-101页 |
·前言 | 第75-7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6-81页 |
·供试菌株 | 第76页 |
·试剂 | 第76-77页 |
·试剂的配制 | 第77-78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78-79页 |
·实验方法 | 第79-8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81-95页 |
·16SrDNA部分序列扩增 | 第82-83页 |
·16SrDNA部分序列分析 | 第83-84页 |
·种特异性PCR | 第84-85页 |
·系统进化树 | 第85-88页 |
·RAPD反应条件的建立 | 第88-91页 |
·乳酸菌的RAPD图谱 | 第91-95页 |
·本章讨论 | 第95-96页 |
·乳杆菌属特异性PcR | 第95页 |
·16SrDNA序列分析的鉴定结果 | 第95页 |
·乳酸菌随机扩增多态性的研究 | 第95-96页 |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97-101页 |
第5章 乳酸菌的益生特性研究 | 第101-131页 |
·前言 | 第101-10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02-112页 |
·供试菌株 | 第102页 |
·标准菌株 | 第102-103页 |
·试剂 | 第103-104页 |
·培养基和试剂配制 | 第104-106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106页 |
·实验方法 | 第106-112页 |
·结果 | 第112-123页 |
·乳酸菌对致病菌的拮抗活性 | 第112-118页 |
·乳酸菌对非致病菌的拮抗活性 | 第118-119页 |
·乳酸菌产胞外多糖活性 | 第119-120页 |
·乳酸菌产叶酸活性 | 第120-122页 |
·乳酸菌降胆固醇活性 | 第122-123页 |
·本章讨论 | 第123-125页 |
·乳酸菌产细菌素 | 第123页 |
·乳酸菌产胞外多糖 | 第123-124页 |
·乳酸菌产叶酸 | 第124页 |
·乳酸菌降胆固醇活性 | 第124-125页 |
·本章小结 | 第125-126页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126-131页 |
第6章 乳酸菌对逆境的抗性研究 | 第131-151页 |
·前言 | 第131-13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32-137页 |
·供试菌株 | 第132页 |
·标准菌株 | 第132页 |
·试剂 | 第132-133页 |
·试剂配制 | 第133-134页 |
·仪器和设备 | 第134-135页 |
·实验方法 | 第135-13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37-146页 |
·乳酸菌对抗生素抗性实验 | 第137-143页 |
·乳酸菌对酸的耐受性 | 第143-144页 |
·乳酸菌对胆盐的耐受性 | 第144页 |
·乳酸菌对模拟胃液的耐受性 | 第144-145页 |
·乳酸菌对模拟肠液的耐受性 | 第145页 |
·乳酸菌的粘附特性 | 第145-146页 |
·本章讨论 | 第146-147页 |
·乳酸菌对抗生素的抗性实验 | 第146-147页 |
·乳酸菌对体内环境适应性的评价 | 第147页 |
·本章小结 | 第147-148页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148-151页 |
第7章 全文总结和展望 | 第151-157页 |
·全文结论 | 第151-154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54页 |
·展望 | 第154-157页 |
致谢 | 第157-15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待)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1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