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13-23页 |
·红枣成分及其开发利用 | 第13-15页 |
·我国的红枣资源 | 第13页 |
·红枣的化学成分 | 第13页 |
·红枣的保健功能成分 | 第13-14页 |
·红枣制品开发概况 | 第14-15页 |
·多糖的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多糖概述 | 第15页 |
·多糖的提取 | 第15-16页 |
·多糖的分离纯化 | 第16页 |
·多糖的理化性质研究 | 第16-17页 |
·多糖的结构分析方法 | 第17页 |
·红枣多糖的功能性研究 | 第17页 |
·多糖的应用 | 第17-18页 |
·多酚的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多酚概述 | 第18页 |
·多酚的提取方法 | 第18-19页 |
·多酚的分离纯化 | 第19页 |
·多酚的功能特性研究 | 第19-20页 |
·多酚的分析方法 | 第20页 |
·多酚的应用 | 第20页 |
·选题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20-23页 |
·选题目的 | 第20-21页 |
·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原料品种和酿酒工艺对枣酒多酚含量和感官品质的影响 | 第23-3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3-25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23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23页 |
·方法 | 第23-2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5-32页 |
·多酚含量-吸光度线性方程 | 第25页 |
·多酚含量与枣酒感官品质的相关性分析 | 第25-29页 |
·发酵前后枣液中的多酚含量比较 | 第29-32页 |
·讨论 | 第32-33页 |
第三章 枣酒体外抗氧化性和其多酚组成分析 | 第33-4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3-35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33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33-34页 |
·方法 | 第34-3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5-44页 |
·枣酒的体外抗氧化试验结果 | 第35-38页 |
·检测波长的选择 | 第38-39页 |
·标准工作曲线的建立 | 第39-40页 |
·枣酒中多酚的 HPLC 测定 | 第40-44页 |
·讨论 | 第44-47页 |
第四章 枣酒渣中多酚的研究 | 第47-6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7-49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47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47页 |
·方法 | 第47-4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9-59页 |
·枣渣多酚提取工艺的优化 | 第49-54页 |
·体外抗氧化试验结果 | 第54-56页 |
·HPLC 检测波长的选择 | 第56页 |
·HPLC 标准工作曲线的建立 | 第56-57页 |
·样品多酚组分的 HPLC 测定 | 第57-59页 |
·讨论 | 第59-61页 |
第五章 枣渣中多糖的研究 | 第61-7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1-64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61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61页 |
·方法 | 第61-6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4-73页 |
·枣渣多糖的制备 | 第64-68页 |
·多糖提取物的纯度和理化性质 | 第68-70页 |
·枣渣中多糖的抗氧化试验结果 | 第70-72页 |
·枣渣中多糖酸解后的单糖组分分析 | 第72-73页 |
·讨论 | 第73-7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结论 | 第75-76页 |
·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3页 |
致谢 | 第83-85页 |
作者简介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