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水产加工工业论文--基础科学论文

鲟鱼特定腐败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的鉴定及腐败调控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缩略词表第13-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31页
    1.1 鱼类腐败第15-18页
        1.1.1 鱼类腐败机制第15-16页
        1.1.2 鱼类腐败微生物及特定腐败菌第16-17页
        1.1.3 腐败过程中微生物的相互作用第17-18页
    1.2 细菌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第18-22页
        1.2.1 细菌QS研究历史和进程第18-19页
        1.2.2 革兰氏阴性菌AHL介导的群体感应系统第19-21页
        1.2.3 细菌种间LuxS/AI-2群体感应第21-22页
        1.2.4 革兰氏阳性菌寡肽介导的群体感应系统第22页
    1.3 群体感应调控的生物学功能第22-23页
        1.3.1 群体感应调控的生物学功能第22-23页
        1.3.2 蛋白质组学在生物学功能研究中应用第23页
    1.4 群体感应信号分子检测方法第23-25页
        1.4.1 报告菌株检测方法第23-24页
        1.4.2 报告菌薄层层析法(TCL-biosensor)第24页
        1.4.3 理化方法第24-25页
    1.5 群体感应与食品腐败第25-27页
    1.6 群体感应阻断与食品防腐第27-28页
        1.6.1 AHL降解酶第27-28页
        1.6.2 AHL拮抗物第28页
        1.6.3 AHL合成抑制第28页
    1.7 课题研究意义、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8-31页
        1.7.1 课题研究意义第29页
        1.7.2 课题研究内容第29-30页
        1.7.3 技术路线第30-31页
第二章 真空包装鲟鱼肉冷藏过程中品质变化及特定腐败菌的确定第31-54页
    2.1 材料与试剂第31-32页
        2.1.1 试验材料第31-32页
        2.1.2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32页
    2.2 试验方法第32-37页
        2.2.1 真空包装鲟鱼肉4℃储藏过程中品质变化规律研究及优势腐败菌的确定第32-35页
        2.2.2 优势腐败菌致腐能力分析第35-36页
        2.2.3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第36-37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37-52页
        2.3.1 真空包装鲟鱼肉4℃储藏过程中品质变化规律研究及优势腐败菌的确定第37-46页
        2.3.2 优势腐败菌致腐能力分析及特定腐败菌鉴定第46-52页
    2.4 讨论第52-53页
    2.5 本章结论第53-54页
第三章 鲟鱼特定腐败菌AHLs信号分子的产生与鉴定第54-71页
    3.1 材料与试剂第54-56页
        3.1.1 试验材料第54-55页
        3.1.2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55-56页
    3.2 试验方法第56-57页
        3.2.1 报告菌平板T字划线法第56页
        3.2.2 薄层层析-生物传感器法(TLC-Biosensor)第56页
        3.2.3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HPLC/MS)法第56-57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57-68页
        3.3.1 报告菌平板T字划线法检测AHLs第57-58页
        3.3.2 薄层层析-生物传感器法(TLC-Biosensor)检测AHLs第58-60页
        3.3.3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HPLC/MS)法检测AHLs第60-68页
    3.4 讨论第68-69页
    3.5 本章结论第69-71页
第四章 维氏气单胞菌A. veronii LP-11 QS调控的腐败生物学功能研究第71-101页
    4.1 材料与试剂第71-73页
        4.1.1 试验材料第71-73页
        4.1.2 主要仪器设备第73页
    4.2 试验方法第73-80页
        4.2.1 β半乳糖苷酶法第73页
        4.2.2 A. veronii LP-11生长过程中AHLs信号分子检测第73页
        4.2.3 不同量淬灭酶处理对A. veronii LP-11AHLs信号分子淬灭效果检测第73-74页
        4.2.4 淬灭酶处理对A.veronii LP-11生长影响检测第74页
        4.2.5 淬灭酶处理对A.veronii LP-11分泌蛋白酶活影响检测第74页
        4.2.6 淬灭酶处理对A.veronii LP-11运动性影响检测第74-75页
        4.2.7 淬灭酶处理对A.veronii LP-11粘附性影响检测第75页
        4.2.8 淬灭酶处理对A.veronii LP-1蛋白表达情况影响检测第75-80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80-100页
        4.3.1 β半乳糖苷酶法检测AHLs第80-81页
        4.3.2 A. veronii LP-11生长过程中AHLs信号分子的变化第81-82页
        4.3.3 不同量淬灭酶处理对A. veronii AHLs信号分子淬灭效果的影响第82-83页
        4.3.4 淬灭酶处理对菌株A. veronii LP-11生长的影响第83页
        4.3.5 淬灭酶处理对A.veronii LP-11分泌蛋白酶活的影响第83-84页
        4.3.6 淬灭酶处理对A.veronii LP-11运动性的影响第84-85页
        4.3.7 淬灭酶处理对A.veronii LP-11粘附性的影响第85-86页
        4.3.8 淬灭酶处理A. veronii LP-11胞外蛋白质SDS-PAGE分析第86-87页
        4.3.9 淬灭酶处理A. veronii LP-11胞内蛋白质SDS-PAGE电泳分析第87-88页
        4.3.10 淬灭酶处理A. veronii LP-11蛋白质组学分析第88-100页
    4.4 本章结论第100-101页
第五章 QS淬灭酶结合nisin对鲟鱼防腐保鲜效果研究第101-114页
    5.1 材料与试剂第101-102页
        5.1.1 样品采集第101页
        5.1.2 培养基第101-102页
        5.1.3 试剂第102页
        5.1.4 主要仪器设备第102页
    5.2 试验方法第102-104页
        5.2.1 淬灭酶和nisin溶液的制备第102页
        5.2.2 鲟鱼样品的处理第102-103页
        5.2.3 微生物分析方法第103页
        5.2.4 感官分析方法第103页
        5.2.5 TVB-N测定第103页
        5.2.6 生物胺分析方法第103页
        5.2.7 统计分析第103-104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104-110页
        5.3.1 微生物分析第104-107页
        5.3.2 感官品质分析第107-108页
        5.3.3 TVB-N分析第108-109页
        5.3.4 生物胺分析第109-110页
    5.4 讨论第110-112页
    5.5 本章结论第112-114页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114-116页
    6.1 全文总结第114-115页
    6.2 创新点第115页
    6.3 展望第115-116页
参考文献第116-129页
致谢第129-130页
个人简介第130-131页

论文共13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产地、整形方式和果穗光照条件对葡萄和葡萄酒降异戊二烯产生的影响
下一篇:果穗曝光影响‘赤霞珠果浆脂肪酸含量及不饱和脂肪酸影响酿酒酵母生理代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