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8页 |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8-9页 |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9-13页 |
(一) 关于“可能补语”的本体研究文献 | 第9-10页 |
(二) 关于“可能补语”习得偏误的研究文献 | 第10-11页 |
(三) 关于“可能补语”教学设计的研究文献 | 第11-13页 |
第二章 汉语“可能补语”的多角度考察 | 第13-16页 |
一、类型学视角下的汉语“可能补语”特点 | 第13页 |
二、“可能补语”与“能VP”结构的句法、语义比较 | 第13-14页 |
(一) “可能补语”与“能VP”在句法上的比较 | 第13-14页 |
(二) “可能补语”与“能VP”在语义上的比较 | 第14页 |
三、汉语“可能补语”肯定形式与否定形式的不对称性表现 | 第14-16页 |
(一) 结构形式 | 第14-15页 |
(二) 使用频率 | 第15页 |
(三) 表达意义和对举对象 | 第15-16页 |
第三章 外国留学生汉语“可能补语”习得偏误情况调查及偏误成因分析 | 第16-22页 |
一、外国留学生汉语“可能补语”习得偏误情况调查 | 第16-20页 |
(一) 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16页 |
(二) 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 第16-20页 |
二、汉语“可能补语”偏误成因分析 | 第20-22页 |
(一) 教材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 第20页 |
(二) 教师讲解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 第20-21页 |
(三)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 第21-22页 |
第四章 汉语“可能补语”的教学设计 | 第22-28页 |
一、基于偏误的汉语“可能补语”教学重点和难点 | 第22页 |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 | 第22页 |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 | 第22-23页 |
四、教学环节的设计 | 第23-28页 |
(一) 导入环节设计 | 第23-24页 |
(二) 讲解环节设计 | 第24-26页 |
(三) 巩固和练习环节设计 | 第26-28页 |
结语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2页 |
附录 | 第32-3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34-36页 |
致谢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