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汉语课课堂观察分析研究--以天津师范大学进修A班商务汉语课为例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选题和文献研究 | 第9-15页 |
1.1 选题原因和意义 | 第9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9-15页 |
1.2.1 商务汉语的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2 课堂观察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3 小结 | 第13-15页 |
2. 研究设计 | 第15-19页 |
2.1 研究总体设计 | 第15页 |
2.2 研究目的 | 第15-16页 |
2.3 研究对象和课程形式 | 第16-18页 |
2.3.1 研究对象 | 第16-18页 |
2.3.2 课程形式 | 第18页 |
2.3.3 小结 | 第18页 |
2.4 研究方法与工具 | 第18-19页 |
3. 商务汉语课堂语料分析 | 第19-59页 |
3.1 教师输出特点 | 第19-27页 |
3.1.1 教师语速 | 第19-20页 |
3.1.2 教师词汇 | 第20-24页 |
3.1.3 教师T-unit长度 | 第24-26页 |
3.1.4 小结 | 第26-27页 |
3.2 基于COLT量表的课堂活动观察 | 第27-44页 |
3.2.1 COLT量表的修改 | 第27页 |
3.2.2 COLT量表的应用 | 第27-44页 |
3.3 商务汉语课堂词汇教学 | 第44-54页 |
3.3.1 课堂词汇教学的研究范围 | 第44-46页 |
3.3.2 词汇等级 | 第46-47页 |
3.3.3 词类 | 第47-49页 |
3.3.4 外来词 | 第49-50页 |
3.3.5 缩略词 | 第50-51页 |
3.3.6 词汇动态性 | 第51-53页 |
3.3.7 非汉语词汇 | 第53-54页 |
3.3.8 小结 | 第54页 |
3.4 商务汉语课堂文化教学 | 第54-59页 |
3.4.1 商务汉语课堂文化教学的分类研究 | 第54-58页 |
3.4.2 针对学生商务汉语背景的扩展研究 | 第58页 |
3.4.3 小结 | 第58-59页 |
4. 总结和不足 | 第59-60页 |
4.1 总结 | 第59页 |
4.2 不足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后记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