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中华才艺类为例
| 摘要 | 第7-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绪论 | 第12-15页 |
|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页 |
| 二、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研究 | 第12-13页 |
|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 第13-14页 |
|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4-15页 |
| (一)研究对象 | 第14页 |
|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15页 |
| 第一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 第15-20页 |
|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特征及价值 | 第15-17页 |
| (一)概念 | 第15页 |
| (二)特征 | 第15-16页 |
| (三)价值与意义 | 第16-17页 |
|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级别与类别 | 第17-20页 |
| (一)级别 | 第17-18页 |
| (二)类别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 第20-41页 |
|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意义 | 第20-21页 |
| (一)有助于消除留学生对中国的刻板印象 | 第20页 |
| (二)有助于留学生深入理解中国文化 | 第20-21页 |
| (三)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 | 第21页 |
|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现状 | 第21-22页 |
| 三、中级对外汉语教材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分析 | 第22-41页 |
| (一)阅读教材 | 第23-32页 |
| (二)文化读本 | 第32-41页 |
| 第三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课例设计 | 第41-49页 |
| 一、中华才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 | 第41-45页 |
| 二、中华才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书法 | 第45-49页 |
| 第四章 思考与建议 | 第49-53页 |
| 一、针对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思考 | 第49-50页 |
| (一)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角度介绍中国文化 | 第49页 |
| (二)增加教材中的插图数量 | 第49-50页 |
| (三)选取最具代表性的非遗内容 | 第50页 |
| 二、针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建议 | 第50-53页 |
| (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加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 第50页 |
| (二)科学导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内容 | 第50-51页 |
| (三)循序渐进,分阶段教学 | 第51页 |
| (四)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 第51-52页 |
| (五)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师的文化自觉 | 第52-53页 |
| 结语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 附录 | 第56-69页 |
| 附录 A | 第56页 |
| 附录 B | 第56-57页 |
| 附录 C | 第57-58页 |
| 附录 D | 第58页 |
| 附录 E | 第58-59页 |
| 附录 F | 第59页 |
| 附录 G | 第59-61页 |
| 附录 H | 第61-62页 |
| 附录 I | 第62-63页 |
| 附录 J | 第63-64页 |
| 附录 K | 第64-66页 |
| 附录 L | 第66-67页 |
| 附录 M | 第67-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
| 作者简历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