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水产加工工业论文--水产制品论文

基于磁共振及成像技术的鱼子酱品质及贮藏特性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21页
    1.1 鲟鱼鱼子酱第11-14页
        1.1.1 鲟鱼简介第11页
        1.1.2 鱼子酱简介第11页
        1.1.3 鱼子酱的营养价值第11-12页
        1.1.4 鱼子酱的加工工艺第12-13页
        1.1.5 鱼子酱的开发前景第13页
        1.1.6 鱼子酱品质分析的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的介绍第14-16页
    1.3 核磁共振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第16-20页
        1.3.1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在食品种类、掺假检测和产地鉴别中的应用第16-18页
        1.3.2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在食品化学成分快速检测中的应用第18-19页
        1.3.3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在食品加工和贮藏中的应用第19-20页
    1.4 研究目的和内容第20-21页
第二章 不同鱼子酱营养品质分析比较及区分第21-44页
    2.1 前言第21-22页
    2.2 实验材料第22-24页
        2.2.1 实验原料第22页
        2.2.2 实验仪器和设备第22-23页
        2.2.3 实验试剂及配置第23-24页
    2.3 实验方法第24-29页
        2.3.1 氯仿-甲醇法油脂提取第24-25页
        2.3.2 颜色测定第25页
        2.3.3 水分含量的测定第25页
        2.3.4 粗脂肪含量的测定第25-26页
        2.3.5 粗蛋白含量的测定第26页
        2.3.6 灰分含量的测定第26-27页
        2.3.7 脂肪酸组成的测定第27页
        2.3.8 脂质组成的测定第27-28页
        2.3.9 氨基酸组成的测定第28页
        2.3.10 低场核磁波谱的测定第28页
        2.3.11 营养品质评价方法第28-29页
        2.3.12 数据处理第29页
    2.4 实验方案第29-30页
    2.5 结果与讨论第30-43页
        2.5.1 一般营养成分分析比较第30-31页
        2.5.2 色差值分析比较第31页
        2.5.3 氨基酸组成分析比较第31-34页
        2.5.4 脂肪酸组成分析比较第34-36页
        2.5.5 脂质组成分析比较第36-37页
        2.5.6 加盐和无盐杂交鲟鱼鱼子酱的鉴别第37-40页
        2.5.7 西伯利亚鲟鱼和杂交鲟鱼鱼子酱的鉴别第40-41页
        2.5.8 两个等级杂交鲟鱼鱼子酱的鉴别第41-43页
    2.6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三章 建立鱼子酱三种主要营养成分预测模型第44-56页
    3.1 前言第44-45页
    3.2 实验材料第45-46页
        3.2.1 实验原料第45页
        3.2.2 实验仪器和设备第45-46页
        3.2.3 实验试剂及配置第46页
    3.3 实验方法第46-47页
        3.3.1 水分含量的测定第46-47页
        3.3.2 粗脂肪含量的测定第47页
        3.3.3 粗蛋白含量的测定第47页
        3.3.4 低场核磁波谱的测定第47页
        3.3.5 数据处理第47页
    3.4 实验方案第47-48页
    3.5 结果与讨论第48-55页
        3.5.1 三种主要营养成分含量检测第48-49页
        3.5.2 低场核磁共振的检测第49页
        3.5.3 鱼子酱三种主要营养成分含量预测模型的建立第49-55页
            3.5.3.1 PCR预测模型建立第50-52页
            3.5.3.2 PLSR预测模型建立第52-55页
    3.6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四章 鱼子酱盐渍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的研究第56-73页
    4.1 前言第56-57页
    4.2 实验材料第57-59页
        4.2.1 实验原料第57页
        4.2.2 实验原料加工工艺第57页
        4.2.3 实验仪器和设备第57-58页
        4.2.4 实验试剂及配置第58-59页
    4.3 实验方法第59-60页
        4.3.1 水分含量的测定第59页
        4.3.2 粗脂肪含量的测定第59页
        4.3.3 挥发性盐基氮含量的测定第59页
        4.3.4 颜色的测定第59页
        4.3.5 低场核磁成像的测定第59-60页
        4.3.6 低场核磁波谱的测定第60页
        4.3.7 数据处理第60页
    4.4 实验方案第60-61页
    4.5 结果与讨论第61-71页
        4.5.1 低场核磁共振的测定第61-66页
        4.5.2 低场核磁共振成像的测定第66-67页
        4.5.3 水分含量变化的测定第67页
        4.5.4 粗脂肪含量变化的测定第67-68页
        4.5.5 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变化的测定第68-69页
        4.5.6 颜色值变化的测定第69-70页
        4.5.7 线性回归分析第70-71页
    4.6 本章小结第71-73页
结论第73-74页
展望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85页
致谢第85-86页
科研成果第86-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东北地区传统粘豆包发酵面团的微生物多样性及其与理化性质的关系
下一篇:荞麦发芽过程中多酚变化及对HepG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