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 1.1 选题意义与目的 | 第8-9页 |
| 1.2 研究历史与现状 | 第9-13页 |
| 1.3 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 | 第13-16页 |
| 第2章 HSK动态语料库中的错字与别字 | 第16-22页 |
| 2.1 HSK动态预料库中的错字 | 第16-17页 |
| 2.2 HSK动态预料库中的别字 | 第17-22页 |
| 第3章 《发展汉语》中级综合教材中形近字辨析 | 第22-44页 |
| 3.1 本文中形近字的判定标准 | 第23页 |
| 3.2 教材词汇表中的独体形近字 | 第23-31页 |
| 3.2.1 笔形不同 | 第24-25页 |
| 3.2.2 笔画数不同 | 第25-28页 |
| 3.2.3 同一笔画位置不同 | 第28页 |
| 3.2.4 笔画的组合关系不同 | 第28-30页 |
| 3.2.5 《发展汉语》独体形近字的分类统计分析 | 第30-31页 |
| 3.3 教材词汇表中的合体形近字 | 第31-44页 |
| 3.3.1 部件的形体 | 第31-38页 |
| 3.3.2 部件的数量 | 第38-41页 |
| 3.3.3 部件的位置 | 第41页 |
| 3.3.4 《发展汉语》合体形近字分类统计分析 | 第41-44页 |
| 第4章 针对教材词汇表中形近字的研究所得出的教学启示 | 第44-52页 |
| 4.1 关于形近字教学过程的启示 | 第44-47页 |
| 4.2 关于形近字练习的启示 | 第47-52页 |
| 结语 | 第52-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 致谢 | 第56-5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