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致谢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5页 |
1.1.1 研究原因与必要性 | 第12-14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1.1.3 研究意义与价值 | 第14-15页 |
1.2 研究对象 | 第15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4 文献综述 | 第15-22页 |
1.4.1 国外语篇理论研究 | 第15-16页 |
1.4.2 汉语语篇理论研究 | 第16-18页 |
1.4.3 汉语中介语语篇研究 | 第18-20页 |
1.4.4 对外汉语语篇教学研究 | 第20-22页 |
第二章 马来西亚留学生语篇衔接偏误分析 | 第22-39页 |
2.1 指称偏误 | 第22-28页 |
2.1.1 三类指称词之间的误代 | 第22-25页 |
2.1.2 同类型指称词间的误用 | 第25页 |
2.1.3 同句中指称词错序 | 第25-26页 |
2.1.4 指称词与先行词单复数不一致 | 第26-27页 |
2.1.5 指称词指代不明 | 第27-28页 |
2.2 逻辑连接偏误 | 第28-32页 |
2.2.1 时间关系连接成分 | 第28-29页 |
2.2.2 逻辑关系连接成分 | 第29-32页 |
2.3 词汇衔接偏误 | 第32-36页 |
2.3.1 原词重复偏误 | 第32-34页 |
2.3.2 概括词使用偏误 | 第34-35页 |
2.3.3 其它类 | 第35-36页 |
2.4 结构衔接偏误 | 第36-39页 |
2.4.1 句式结构偏误 | 第36-37页 |
2.4.2 动词省略不当 | 第37-39页 |
第三章 马来西亚留学生语篇整体连贯方面偏误分析 | 第39-46页 |
3.1 语境连贯的偏误 | 第39-41页 |
3.1.1 语式连贯偏误 | 第39-40页 |
3.1.2 语旨连贯偏误 | 第40-41页 |
3.1.3 语类连贯偏误 | 第41页 |
3.2 语义连贯偏误 | 第41-46页 |
3.2.1 句际间语义连贯偏误 | 第41-42页 |
3.2.2 段落间语义连贯偏误 | 第42-46页 |
第四章 马来学生语篇衔接与连贯方面能力的培养及教学建议 | 第46-52页 |
4.1 教材方面 | 第46-47页 |
4.1.1 课文内容方面 | 第46-47页 |
4.1.2 课后习题及练习册的设计方面 | 第47页 |
4.2 教师方面 | 第47-49页 |
4.2.1 课堂讲解有意识注重语篇分析和训练 | 第47-48页 |
4.2.2 布置培养学生语篇建构能力的课下作业 | 第48-49页 |
4.3 学习者方面 | 第49-50页 |
4.3.1 加强语篇衔接与连贯方面的学习意识 | 第49页 |
4.3.2 增加可懂信息的输入,多记多背 | 第49-50页 |
4.4 测试方面 | 第50-52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