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科学论文--食品微生物学论文

低抗原性乳清蛋白的酶法制备及风味改善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4页
    1.1 牛乳过敏概述第13页
    1.2 牛乳过敏原蛋白的组成和特征第13-16页
        1.2.1 酪蛋白第15页
        1.2.2 β-乳球蛋白第15-16页
        1.2.3 α-乳白蛋白第16页
    1.3 过敏原标记和检测第16-17页
        1.3.1 过敏原的标记第16页
        1.3.2 过敏原的检测第16-17页
    1.4 牛乳过敏原蛋白的改性第17-21页
        1.4.1 物理法第17-18页
        1.4.2 化学法第18-19页
        1.4.3 酶法第19-20页
        1.4.4 生物法第20-21页
    1.5 立项意义及研究内容第21-24页
        1.5.1 立项意义第21-22页
        1.5.2 研究内容第22-24页
第二章 低抗原性乳清蛋白的酶法制备第24-42页
    2.1 前言第24-25页
    2.2 材料试剂与设备第25-26页
        2.2.1 材料与试剂第25页
        2.2.2 设备第25-26页
    2.3 实验方法第26-30页
        2.3.1 原料蛋白含量分析第26页
        2.3.2 蛋白酶活测定第26-27页
        2.3.3 乳清蛋白水解第27页
        2.3.4 水解度的测定第27-28页
        2.3.5 分子量分布测定第28页
        2.3.6 不连续SDS-PAGE电泳第28-29页
        2.3.7 过敏原抗原性测定第29-30页
        2.3.8 数据统计第30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30-40页
        2.4.1 原料蛋白含量第31页
        2.4.2 酶活力测定第31页
        2.4.3 蛋白酶的筛选第31-35页
        2.4.4 复合酶解工艺第35-38页
        2.4.5 与进口水解乳清蛋白的比较第38-40页
    2.5 本章小结第40-42页
第三章 酶法降低乳清蛋白抗原性机制探讨第42-52页
    3.1 前言第42页
    3.2 材料试剂与设备第42-43页
        3.2.1 材料与试剂第42页
        3.2.2 设备第42-43页
    3.3 实验方法第43-45页
        3.3.1 超滤方法第43页
        3.3.2 分子量分布测定第43页
        3.3.3 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15层析第43-44页
        3.3.4 抗原性测定第44页
        3.3.5 LC-MS/MS第44页
        3.3.6 数据统计第44-45页
    3.4 实验结果分析第45-51页
        3.4.1 超滤产物分子量分布及组分抗原性第45-46页
        3.4.2 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15分离组分的抗原性第46-48页
        3.4.3 LC-MS/MS分析第48-51页
    3.5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四章 乳清蛋白酶解产物的风味改善第52-62页
    4.1 前言第52页
    4.2 材料试剂与设备第52-53页
        4.2.1 材料与试剂第52页
        4.2.2 设备第52-53页
    4.3 实验方法第53-55页
        4.3.1 发酵条件的单因素实验第53-54页
        4.3.2 苦味感官评价方法第54页
        4.3.4 HS-SPME-GC-MS发酵产物风味物分析第54-55页
        4.3.5 数据统计第55页
    4.4 实验结果分析第55-61页
        4.4.1 发酵条件对苦味的影响第55-56页
        4.4.2 发酵工艺的响应面优化第56-59页
        4.4.3 HS-SPME-GC-MS发酵产物的风味物质分析第59-61页
    4.5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2-64页
    5.1 主要结论第62页
    5.2 展望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72页
作者简介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美拉德反应伴生危害物甲基咪唑的形成及其控制技术研究
下一篇:不同温度环境下雌性肉鸡的光色偏好性及不同饲养密度黄色LED光环境下肉鸡的光需求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