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狗”的探究
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6-10页 |
1.1 主要内容 | 第6页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6-9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第二章 狗的语义源流 | 第10-17页 |
2.1 古代汉语中的狗 | 第10-11页 |
2.2 现代汉语中的狗 | 第11-17页 |
第三章 网络语言中的“狗” | 第17-25页 |
3.1 网络语言“××狗” | 第17-20页 |
3.1.1 “××狗”来源 | 第17-18页 |
3.1.2 “××狗”结构分析 | 第18-19页 |
3.1.3 “××狗”的语义分析 | 第19-20页 |
3.1.4 “××狗”语言色彩 | 第20页 |
3.2 网络语言“×成狗” | 第20-23页 |
3.2.1 “×成狗”来源 | 第21页 |
3.2.2 “×成狗”结构分析 | 第21页 |
3.2.3 “×成狗”的语义分析 | 第21-22页 |
3.2.4 “×成狗”语言色彩 | 第22-23页 |
3.3 网络语言“狗”的其它流行语 | 第23-24页 |
3.3.1 “虐狗” | 第23页 |
3.3.2 “姓+狗” | 第23页 |
3.3.3 “日了狗了” | 第23-24页 |
3.4 网络语言“狗带” | 第24-25页 |
第四章 网络语言“狗”的流行 | 第25-31页 |
4.1 网络语言“狗”的特点 | 第25-26页 |
4.1.1 戏谑滑稽 | 第25页 |
4.1.2 自我调侃 | 第25-26页 |
4.2 网络语言“狗”流行原因 | 第26-31页 |
4.2.1 表层因素 | 第26-29页 |
4.2.1.1 社会因素 | 第26-28页 |
4.2.1.2 大众传媒 | 第28-29页 |
4.2.1.3 西方文化 | 第29页 |
4.2.2 深层因素 | 第29-31页 |
4.2.2.1 心理因素 | 第29-30页 |
4.2.2.2 交际因素 | 第30-31页 |
第五章 网络语言“狗”对汉语教学意义 | 第31-33页 |
5.1 增强学习趣味 | 第31页 |
5.2 提高交际能力 | 第31页 |
5.3 帮助了解中国 | 第31-32页 |
5.4 丰富教材内容 | 第32-33页 |
结语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致谢 | 第36-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