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淀粉工业论文--各种淀粉的制造论文--谷类淀粉论文

生物酶解玉米淀粉和燕麦淀粉的消化性和回生性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5页
    1.1 耐高温淀粉酶的应用研究第10页
    1.2 普鲁兰酶的应用研究第10-11页
    1.3 淀粉分子量分布的应用研究第11页
    1.4 淀粉链长分布的研究意义第11-12页
    1.5 淀粉回生的研究现状第12页
    1.6 淀粉体外消化率的研究进展及意义第12-13页
    1.7 食品流变学的研究进展及意义第13-14页
    1.8 本课题的立题意义第14-15页
第2章 耐高温淀粉酶在枯草芽孢杆菌中的表达与纯化第15-22页
    2.1 实验前期准备第15-16页
        2.1.1 实验仪器、药品第15页
        2.1.2 实验药品配制第15-16页
    2.2 耐高温淀粉酶在枯草芽孢杆菌中的转化第16-17页
        2.2.1 营养物的配置第16-17页
        2.2.2 实验步骤第17页
    2.3 枯草芽孢杆菌转化耐高温淀粉酶的培养及纯化第17-18页
        2.3.1 耐高温淀粉酶的培养第17页
        2.3.2 耐高温淀粉酶的纯化浓缩第17-18页
    2.4 耐高温淀粉酶的纯化检测第18-21页
        2.4.1 检测方法第18-20页
        2.4.2 检测结果第20-21页
    2.5 结论第21-22页
第3章 耐高温淀粉酶水解玉米淀粉的消化性和回生性的研究第22-33页
    3.1 实验前处理第22-23页
    3.2 耐高温淀粉酶对玉米淀粉的直链、支链淀粉含量的影响第23-25页
        3.2.1 实仪器及Megazyme试剂盒溶液配制第23页
        3.2.2 酶解玉米淀粉直、支链淀粉含量的测定方法第23-24页
        3.2.3 结果与讨论第24-25页
    3.3 耐高温淀粉酶对玉米淀粉体外消化率的影响第25-27页
        3.3.1 实仪器及溶液配制第25-26页
        3.3.2 酶解玉米淀粉体外消化率的测定方法第26页
        3.3.3 结果与讨论第26-27页
    3.4 耐高温淀粉酶对玉米淀粉回生性的影响第27-28页
        3.4.1 酶解玉米淀粉回生性的测定方法第27页
        3.4.2 结果与讨论第27-28页
    3.5 耐高温淀粉酶对玉米淀粉链长分布的影响第28-29页
        3.5.1 酶解玉米淀粉链长分布的测定方法第28页
        3.5.2 结果与讨论第28-29页
    3.6 耐高温淀粉酶对玉米淀粉分子量分布的影响第29-32页
        3.6.1 酶解玉米淀粉分子量分布的测定方法第29-30页
        3.6.2 结果与讨论第30-32页
    3.7 本章小节第32-33页
第4章 普鲁兰酶水解燕麦淀粉的消化性和回生性的研究第33-44页
    4.1 实验前期准备第33-34页
        4.1.1 燕麦淀粉的提取第33页
        4.1.2 普鲁兰酶水解燕麦淀粉的制备第33-34页
    4.2 普鲁兰酶水解燕麦淀粉的直链、支链淀粉含量的测定第34-35页
        4.2.1 实验内容第34页
        4.2.2 结果与讨论第34-35页
    4.3 普鲁兰酶水解燕麦淀粉体外消化率的测定第35页
        4.3.1 实验内容第35页
        4.3.2 结果与讨论第35页
    4.4 普鲁兰酶水解燕麦淀粉回生性的测定第35-36页
        4.4.1 实验内容第35-36页
        4.4.2 结果与讨论第36页
    4.5 普鲁兰酶水解燕麦淀粉链长分布的测定第36-37页
        4.5.1 实验内容第36-37页
        4.5.2 结果与讨论第37页
    4.6 普鲁兰酶水解燕麦淀粉分子量分布的测定第37-38页
        4.6.1 实验内容第37-38页
        4.6.2 结果与讨论第38页
    4.7 普鲁兰酶水解燕麦淀粉流变特性的测定第38-42页
        4.7.1 淀粉流变特性的描述第38-39页
        4.7.2 实验内容第39页
        4.7.3 结果及讨论第39-42页
    4.8 本章小结第42-44页
结论第44-46页
参考文献第46-51页
致谢第51-52页
作者简介第5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壳聚糖改性及其纳米微球制备表征
下一篇:黑河下游绿洲植被对调水的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