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舱室的中高频振声仿真及传递路径研究
创新点摘要 | 第5-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32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5-17页 |
1.2 振声分析技术 | 第17-25页 |
1.2.1 低频确定性分析方法 | 第18-19页 |
1.2.2 高频统计分析方法 | 第19-21页 |
1.2.3 中频混合分析方法 | 第21-25页 |
1.3 传递路径分析方法 | 第25-30页 |
1.3.1 传统的TPA方法 | 第25-27页 |
1.3.2 基于SEA的传递路径分析方法 | 第27-30页 |
1.4 本文主要工作 | 第30-32页 |
第2章 中高频振声分析理论 | 第32-58页 |
2.1 SEA基本理论 | 第32-39页 |
2.1.1 功率流平衡方程 | 第32-35页 |
2.1.2 内损耗因子DLFs | 第35-36页 |
2.1.3 弱耦合损耗因子 | 第36-39页 |
2.2 FE-SEA振声分析方法 | 第39-48页 |
2.2.1 自由度 | 第41-42页 |
2.2.2 统计子系统的直接场和混响场 | 第42-43页 |
2.2.3 运动方程组合 | 第43-44页 |
2.2.4 随机边界整体表示方法 | 第44页 |
2.2.5 整体平均响应 | 第44-45页 |
2.2.6 混响场的整体平均功率 | 第45-48页 |
2.3 基于有限元法的强耦合损耗因子计算 | 第48-57页 |
2.3.1 结构耦合损耗因子测量原理 | 第49-50页 |
2.3.2 有限元法在计算CLFs中的应用 | 第50-52页 |
2.3.3 基于FEM的局部模态摄动法 | 第52-54页 |
2.3.4 强耦合结构CLFs算例 | 第54-5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3章 船舶舱室中高频振声仿真 | 第58-86页 |
3.1 引言 | 第58-59页 |
3.2 船舶舱内设备的噪声和振动激励 | 第59-63页 |
3.2.1 设备声源辐射 | 第59-60页 |
3.2.2 设备振动激励 | 第60-61页 |
3.2.3 螺旋桨振动和噪声 | 第61-63页 |
3.3 分析对象参数和舱室噪声问题 | 第63-64页 |
3.4 FE子系统选取方法 | 第64-70页 |
3.4.1 结构特征尺寸与内波长 | 第64-66页 |
3.4.2 部分FE子系统建模方法 | 第66-70页 |
3.5 舱室噪声仿真建模 | 第70-74页 |
3.5.1 SEA和FE-SEA建模流程 | 第70-72页 |
3.5.2 SEA仿真模型 | 第72-74页 |
3.5.3 FE-SEA仿真模型 | 第74页 |
3.6 舱室噪声仿真 | 第74-84页 |
3.6.1 振声源参数 | 第75-77页 |
3.6.2 模型验证 | 第77-79页 |
3.6.3 振声能量的传递特性 | 第79-80页 |
3.6.4 生活舱室的噪声构成 | 第80-83页 |
3.6.5 机舱振声源影响范围 | 第83-84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第4章 振声系统能量K主要路径分析 | 第86-117页 |
4.1 传统振声分析方法 | 第86-87页 |
4.2 SEA系统在图论框架下的参数定义 | 第87-91页 |
4.2.1 SEA系统的传递路径定义 | 第88-90页 |
4.2.2 图论基本定义 | 第90-91页 |
4.3 基于SEA的K主要路径分析 | 第91-103页 |
4.3.1 传统的SEA路径算法 | 第91-92页 |
4.3.2 振声路径图论算法基本约定 | 第92-93页 |
4.3.3 SEA系统的K主要传递路径问题 | 第93-97页 |
4.3.4 K主要路径树形图 | 第97-98页 |
4.3.5 偏离路径算法 | 第98-100页 |
4.3.6 缩减权重 | 第100-101页 |
4.3.7 MPS算法 | 第101-103页 |
4.4 K主要路径的应用 | 第103-108页 |
4.4.1 主要传递路径获取 | 第104-106页 |
4.4.2 基于K主要路径的降噪分析 | 第106-108页 |
4.5 关键结点识别 | 第108-116页 |
4.5.1 网络描述 | 第108-109页 |
4.5.2 中心性测量方法稳健性 | 第109页 |
4.5.3 中心性测量方法 | 第109-112页 |
4.5.4 K主要传递路径中的关键结点 | 第112-11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116-117页 |
第5章 K主要路径在船舶舱室降噪中的应用 | 第117-136页 |
5.1 引言 | 第117页 |
5.2 舱室的噪声分布和路径分析范围 | 第117-124页 |
5.2.1 目标舱室选取 | 第118-119页 |
5.2.2 SEA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方向 | 第119-122页 |
5.2.3 船舶噪声传递路径分析对象 | 第122-124页 |
5.3 振声能量传递路径分析 | 第124-129页 |
5.3.1 K主要传递路径结点数目 | 第124-126页 |
5.3.2 K主要传递路径组成特点 | 第126-129页 |
5.3.3 振动和噪声K主要传递路径组成特点 | 第129页 |
5.4 路径结点的中心性 | 第129-135页 |
5.4.1 振动和噪声路径结点重要性对比 | 第130-134页 |
5.4.2 影响目标舱室噪声的主要结点 | 第134-13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35-136页 |
第6章 基于阻振质量的降噪分析 | 第136-149页 |
6.1 引言 | 第136-137页 |
6.2 阻振质量的传递特性 | 第137-140页 |
6.3 局部振动能量传递的抑制 | 第140-145页 |
6.3.1 发电机组振动能量的频域特性 | 第140-141页 |
6.3.2 内底板阻振质量设计 | 第141-142页 |
6.3.3 阻振质量对振动能量传递的影响 | 第142-145页 |
6.4 阻振质量在舱室噪声控制的应用 | 第145-148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48-149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49-152页 |
7.1 结论 | 第149-150页 |
7.2 展望 | 第150-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152-167页 |
研究成果 | 第167-168页 |
致谢 | 第168-169页 |
作者简介 | 第1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