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引言 | 第10-17页 |
| 选题的意义 | 第10-11页 |
|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1页 |
| 论文研究的创新意义 | 第11-12页 |
| 论文研究的对象以及相关概念 | 第12-17页 |
| 商务汉语 | 第12-13页 |
| 商务汉语与基础汉语的联系与区别 | 第13-14页 |
| ESP 专业用途英语理论 | 第14-16页 |
| 教学模式 | 第16-17页 |
| 第一章 商务汉语教学现状分析 | 第17-25页 |
| 商务汉语教学定位 | 第17-25页 |
| ·商务汉语课程设计分析 | 第18-19页 |
| ·商务汉语教材分析 | 第19-20页 |
| ·商务汉语的教学设计 | 第20-21页 |
| ·学生现状 | 第21页 |
| ·专业汉语教学师资现状 | 第21-22页 |
| ·商务汉语教学研究现状分析 | 第22-23页 |
| ·对外汉语教学模式 | 第23-25页 |
| ·ESP 课程设计 | 第25页 |
| 第二章 传统的商务汉语教学实验 | 第25-29页 |
| ·实验情况分析 | 第26-29页 |
| ·教学对象分析 | 第26-27页 |
| ·教学目标分析 | 第27页 |
| ·教学过程 | 第27-28页 |
| ·教学媒体 | 第28页 |
| ·教学测试与评估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ESP 理论下的商务汉语教学 | 第29-40页 |
| ·需求分析环节 | 第29-30页 |
| ·ESP 理论下商务汉语的课程设计 | 第30-35页 |
| ·ESP 理论下商务汉语的课堂教学设计 | 第35-36页 |
| ·课堂教学模式 | 第36-39页 |
| ·读书教学模式 | 第37页 |
| ·虚拟现实环境模式 | 第37页 |
| ·交际教学模式 | 第37-38页 |
| ·支架教学模式 | 第38-39页 |
| ·教学方法 | 第39-40页 |
| ·案例教学法 | 第39页 |
| ·任务驱动教学法 | 第39-40页 |
| 第四章 ESP 运用于商务汉语教学的深入思考 | 第40-45页 |
| ·传统的商务汉语与ESP 理论指导下的商务汉语教学的对比分析 | 第40-45页 |
| ·两种教学模式的联系:语言理论的影响 | 第40-43页 |
| ·两种商务汉语教学中所使用的教学模式的区别 | 第43-44页 |
| ·课程类型的对比 | 第44-45页 |
| 第五章 ESP 理论对于商务汉语教学的启示 | 第45-50页 |
| ·对于教学模式的建议 | 第46-47页 |
| ·对于教学设计的建议 | 第47-48页 |
| ·对于课程设计的建议 | 第48页 |
| ·对于教学方法的建议 | 第48-50页 |
| 结论 | 第50-52页 |
| 附录一 | 第52-55页 |
| 附录二 (课文)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