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育心理学论文--学生心理学论文

大学生社会情境下防御性悲观、自尊与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

中文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4页
中文文摘第4-6页
目录第6-9页
绪论第9-11页
第一章 研究综述与问题提出第11-27页
   ·防御性悲观的研究概述第11-19页
     ·防御性悲观的概念和基本成分第11-12页
     ·防御性悲观的研究方法第12-13页
     ·防御性悲观的相关研究第13-17页
     ·防御性悲观的影响因素第17-19页
   ·自尊的研究概述第19-21页
     ·自尊的概念界定第19-20页
     ·自尊的结构第20-21页
   ·成就动机的研究概述第21-22页
     ·成就动机的定义第21页
     ·成就动机的测量第21-22页
     ·成就动机的理论第22页
   ·防御性悲观、自尊与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第22-23页
   ·问题提出第23-27页
     ·以往研究的不足第23页
     ·研究假设第23-24页
     ·研究设计第24-25页
     ·研究意义第25-27页
第二章 大学生社会情境下防御性悲观问卷编制第27-39页
   ·研究目的第27页
   ·预测问卷编制第27-28页
     ·访谈调查第27页
     ·开放式问卷第27-28页
     ·理论建构第28页
     ·问卷项目确定第28页
   ·预测第28-34页
     ·研究被试第28-29页
     ·研究材料第29页
     ·统计方法第29页
     ·结果分析第29-34页
   ·正式施测第34-37页
     ·研究被试第34页
     ·研究材料第34页
     ·统计方法第34-35页
     ·结果分析第35-37页
   ·小结第37-39页
第三章 大学生社会情境下防御性悲观特点的研究第39-43页
   ·研究目的第39页
   ·研究方法第39页
     ·研究被试第39页
     ·研究工具第39页
     ·统计方法第39页
   ·研究结果第39-42页
     ·大学生社会情境下防御性悲观在性别上的差异第39-40页
     ·大学生社会情境下防御性悲观在专业类型上的差异第40页
     ·大学生社会情境下防御性悲观在家庭来源上的差异第40页
     ·大学生社会情境下防御性悲观在独生情况上的差异第40-41页
     ·大学生社会情境下防御性悲观在年级上的差异第41页
     ·大学生社会情境下防御性悲观在自陈家庭教养方式上的差异第41页
     ·大学生社会情境下防御性悲观在自陈竞争氛围情况上的差异第41-42页
   ·小结第42-43页
第四章 学生社会情境下防御性悲观、自尊和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第43-49页
   ·研究目的第43页
   ·研究方法第43-44页
     ·研究被试第43页
     ·研究工具第43-44页
     ·统计方法第44页
   ·研究结果第44-47页
     ·大学生社会情境下防御性悲观、自尊与成就动机的相关分析第44页
     ·大学生社会情境下防御性悲观、自尊与成就动机的回归分析第44-46页
     ·防御性悲观、自尊与成就动机的中介效应第46-47页
   ·小结第47-49页
第五章 讨论第49-57页
   ·大学生社会情境下防御性悲观问卷的编制第49页
   ·大学生社会情境下防御性悲观的维度及特点分析第49-52页
     ·大学生社会情境下防御性悲观的维度第49-50页
     ·大学生社会情境下防御性悲观的特点分析第50-52页
   ·大学生社会情境下防御性悲观、自尊与成就动机的关系第52-57页
     ·大学生社会情境下防御性悲观、自尊与成就动机间的相关和预测第52-54页
     ·大学生社会情境下防御性悲观、自尊与成就动机的中介效应分析第54-57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57-61页
   ·研究结论第57页
   ·本研究的贡献与教育启示第57-59页
     ·本研究的贡献第57-58页
     ·教育实践上的启示第58-59页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59-61页
     ·研究不足第59-60页
     ·研究展望第60-61页
附录1 访谈提纲第61-63页
附录2 大学生社会情境下防御性悲观开放式问卷第63-65页
附录3 大学生社会情境下防御性悲观预测问卷第65-67页
附录4 正式调查问卷第67-71页
参考文献第71-77页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77-79页
致谢第79-81页
个人简历第81-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水平框架下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
下一篇:大学生自我宽恕与其归因、自尊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