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教学法、教学工作论文

以“怪不得”为代表的现代汉语悟因句研究及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第1章 引言第12-15页
   ·研究对象第12页
   ·已有相关成果综述第12-13页
     ·“怪不得”的词性第13页
     ·“怪不得”的语义第13页
   ·语料来源第13-15页
第2章 “怪不得”句结构类型第15-18页
   ·“怪不得”单句第15页
   ·“怪不得”复句第15-18页
     ·独用型第15-16页
     ·合用型第16-17页
     ·复用型第17-18页
第3章 典型性分析第18-22页
第4章 “怪不得”句句法语义特点第22-31页
   ·“怪不得”句的语义第22-27页
     ·“怪不得”复句中“先因后果式”的语义第22-23页
     ·“怪不得”复句中“先果后因式”的语义第23-25页
     ·“怪不得”单句的语义第25-26页
     ·“怪不得”句中“果”句特点分析第26-27页
       ·“果”句语义特点第26页
       ·“果”句信息特点第26-27页
       ·“果”句事件特点第27页
   ·“怪不得”句的主观性第27-28页
     ·“因”“果”之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第27-28页
     ·句式表达感叹语气第28页
   ·“怪不得”句的即时性第28-29页
     ·句中常出现表达短时间醒悟的短语第28-29页
     ·句中常出现描写短时间醒悟状态的短语第29页
   ·“怪不得”句句类特点第29-31页
第5章 “怪不得”句语用适用情况第31-33页
   ·“怪不得”句出现的语用环境第31页
   ·“怪不得”句的语用功能第31-33页
     ·“怪不得”句引发新话轮第31-32页
       ·“怪不得”句表达言外之意第32-33页
第6章 “怪不得”复句与一般因果复句的区别第33-40页
   ·“怪不得”句与一般因果复句的主要不同第33-35页
     ·句式语义不同第33-34页
       ·悟因句与说明因果句之间的转换第33-34页
       ·悟因句与推论因果句之间的转换第34页
     ·认知域不同第34-35页
   ·与“因”句有关的不同第35-36页
     ·怪不得“因”句主要表达新信息第35页
     ·怪不得“因”句主要前置第35-36页
     ·怪不得“因”句不能否单独回答问题第36页
   ·与“果”句有关的不同第36-37页
   ·与“因”“果”之间关系有关的不同第37-40页
     ·关系的隐与显第37-38页
     ·认识方式不同第38页
     ·关系是否体现时间性第38页
     ·其他用法不同第38-40页
第7章 “怪不得”句教学策略第40-46页
   ·教学大纲及教材对“怪不得”句的描写第40页
   ·“怪不得”句使用偏误分析第40-43页
     ·一般因果复句偏误分析第40-41页
     ·“怪不得”句偏误分析第41-43页
       ·“怪不得”句偏误分类第41-42页
       ·“怪不得”句偏误成因第42-43页
   ·“怪不得”句教学等级分类第43-44页
   ·“怪不得”句教学设计第44-46页
     ·语境教学第44-45页
     ·对比教学第45页
     ·“怪不得”句特点总结第45-46页
       ·构成特点第45页
       ·认识顺序第45-46页
第8章 结论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0页
作者简介第50-51页
感谢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语篇视角下的中级汉语口语教材编写分析
下一篇:跨文化交际中的书法教学路径研究--以泰国学生学习书法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