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语言学论文--写作学与修辞学论文--翻译学论文

晚清西方兵学译著在中国的传播(1860-1895)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绪论第8-24页
 第一节 研究现状第9-19页
 第二节 缘起及方法第19-20页
 第三节 研究思路第20-21页
 第四节 难度及创新第21-24页
第一章 明末清初兵学新知识的导入第24-59页
 第一节 兵学汉文西书概况第25-37页
 第二节 兵学汉文西书所蕴涵的兵学新知识第37-47页
 第三节 中国士大夫的兵学意识和政府的造炮实践第47-54页
 结语第54-59页
第二章 晚清西方兵学知识的传播(1860-1895)第59-102页
 第一节 兵学译著的多角度考察第67-91页
 第二节 李鸿章、丁日昌等与《枪炮操法图说》第91-95页
 第三节 李凤苞与《海战新义》第95-100页
 结语第100-102页
第三章 机构与译书—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第102-145页
 第一节 翻译馆兵学译著的特点第107-117页
 第二节 傅兰雅的兵学译著第117-130页
 第三节 舒高第的兵学译著第130-133页
 第四节 林乐知、瞿昂来与《列国陆军制》第133-141页
 结语第141-145页
第四章 文本的价值—以《普法战纪》为例第145-174页
 第一节 编撰过程第146-148页
 第二节 版本内容第148-152页
 第三节 史料价值第152-163页
 第四节 《普法战纪》与王韬的军事思想第163-168页
 第五节 《普法战纪》的影响第168-174页
余论第174-180页
附录一: 晚清西方兵学译著知见录第180-259页
 一、军制类第180-188页
 二、军事装备类第188-213页
 三、军事管理教育类第213-216页
 四、军事工程类第216-222页
 五、军事后勤类第222-224页
 六、军事训练类第224-234页
 七、行军作战类第234-238页
 八、防海类第238-240页
 九、军事地理类第240-242页
 十、战略、战术、战法类第242-249页
 十一、战史类第249-257页
 十二、其他第257-259页
附录二: 征引文献第259-276页
后记第276-278页

论文共2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智能天线的技术实现及在无线系统中的应用
下一篇:高中新课程“数学史选讲”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