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粮食加工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机械与设备论文

新型旋转导向管喷动床干燥机研究

第一章 绪论第1-19页
 1.1 喷动床的发展第13页
 1.2 喷动床的喷动原理及特点第13-15页
  1.2.1 喷动原理第13-14页
  1.2.2 喷动床的特点及局限第14-15页
 1.3 喷动床的应用第15页
 1.4 传统喷动床的局限第15-16页
 1.5 喷动床的改进第16-18页
  1.5.1 改进气体喷嘴第16页
  1.5.2 改进床身形态喷动床第16-17页
  1.5.3 改进喷动区状态第17-18页
  1.5.4 改进环形区的状态第18页
 1.6 喷动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第18页
 1.7 论文主要内容第18-19页
第二章 旋转导向管喷动床结构特征及流体力学特性实验研究第19-24页
 2.1 旋转导向管喷动床的结构特征第19-21页
  2.1.1 喷嘴第19-20页
  2.1.2 导向管第20-21页
  2.1.3 床体第21页
 2.2 旋转导向管喷动床流体力学特性实验研究第21页
  2.2.1 实验装置、实验方法第21页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21-23页
  2.3.1 风速-压降关系第21-22页
  2.3.2 循环量与喷嘴风速的关系第22-23页
  2.3.3 物料的循环第23页
 2.4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三章 旋转导向管喷动床恒温干燥实验研究第24-34页
 3.1 概述第24-26页
  3.1.1 喷动床干燥的机理第24-25页
  3.1.2 旋转导向管喷动床的传热传质第25页
  3.1.3 实验设备及材料第25-26页
 3.2 装料量对旋转导向管喷动床干燥特性的影响实验第26-29页
  3.2.1 实验方法第26页
  3.2.2 实验结果曲线第26-28页
  3.2.3 实验结果分析第28-29页
 3.3 旋转导向管喷动床内粮温分布实验第29-30页
  3.3.1 传统喷动床的温度分布第29页
  3.3.2 实验第29-30页
 3.4 旋转导向管喷动床干燥小麦优化试验第30-33页
  3.4.1 试验方法第30页
  3.4.2 试验设计第30-31页
  3.4.3 试验指标第31页
  3.4.4 数据分析与讨论第31-33页
 3.5 总结第33-34页
第四章 旋转导向管喷动床缓苏干燥和变温干燥实验研究第34-41页
 4.1 带缓苏干燥第34-37页
  4.1.1 实验方法第34-35页
  4.1.2 实验结果第35-36页
  4.1.3 热耗分析第36-37页
 4.2 变温干燥第37-41页
  4.2.1 实验方法第37页
  4.2.2 实验结果第37-39页
  4.2.3 实验分析第39-40页
  4.2.4 总结第40-41页
第五章 旋转导向管喷动床数学模型及传递分析第41-53页
 5.1 CSB模型的研究进展第41-42页
  5.1.1 等温一维轴向模型第41页
  5.1.2 流管模型第41页
  5.1.3 非等温一维轴向模型第41-42页
  5.1.4 非等温流管反应模型第42页
  5.1.5 气固流动-反应耦合模型第42页
 5.2 旋转导向管喷动床数学模型探索第42-49页
  5.2.1 喷动区基本模型第43-45页
  5.2.2 喷动区传递系数和有关特性参数模型第45-47页
  5.2.3 喷泉区模型第47页
  5.2.4 环形区模型第47-49页
 5.3 模型验证第49-51页
  5.3.1 实验条件第49页
  5.3.2 相关特性参数计算第49-51页
 5.4 总结第51-53页
第六章 结论、存在的问题及展望与建议第53-55页
 6.1 结论第53-54页
 6.2 存在的问题第54页
 6.3 展望与建议第54-55页
致谢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9页
附录:实验数据第59-65页
 装料量实验数据第59-60页
 正交实验数据第60-62页
 变温实验数据第62页
 缓苏干燥实验数据第62-65页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上海市水情长期预测方法比较研究
下一篇:高级用户接口中轮廓跟踪算法研究与应用系统初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