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7页 |
·番茄红素的物理和化学性状 | 第7-8页 |
·番茄红素的生理功能 | 第8-9页 |
·抗氧化作用 | 第8页 |
·防癌抗癌作用 | 第8-9页 |
·番茄红素的其他作用 | 第9页 |
·番茄红素的生产方法 | 第9-14页 |
·化学合成法 | 第10页 |
·天然提取法 | 第10-11页 |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番茄红素 | 第11-14页 |
·国内外研究发展趋势 | 第14-15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4页 |
·发展趋势 | 第14-15页 |
·番茄红素的分析方法 | 第15页 |
·番茄红素的应用 | 第15-16页 |
·立题背景及意义 | 第16页 |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摇瓶发酵条件的优化 | 第17-33页 |
·引言 | 第1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7-20页 |
·主要试剂 | 第17页 |
·主要仪器 | 第17-18页 |
·培养基 | 第18页 |
·菌株保藏方法 | 第18页 |
·培养条件及分析测定方法 | 第18-19页 |
·实验设计 | 第19-2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0-31页 |
·培养基的优化 | 第20-25页 |
·Blakeslea trispora 菌渣氨基酸分析 | 第25-26页 |
·摇瓶发酵条件的优化 | 第26-29页 |
·阻断剂的选择与优化 | 第29-31页 |
·主要结论 | 第31-33页 |
第三章 发酵促进剂对番茄红素发酵的影响 | 第33-43页 |
·引言 | 第33-3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4页 |
·菌株 | 第34页 |
·培养基 | 第34页 |
·培养条件 | 第34页 |
·测定方法 | 第34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4-41页 |
·试剂A 添加时间对发酵的影响 | 第34-35页 |
·试剂A 不同添加量对发酵的影响 | 第35-36页 |
·青霉素不同加入时间对发酵的影响 | 第36页 |
·青霉素不同添加量对发酵的影响 | 第36-37页 |
·β-紫罗酮不同添加时间对发酵的影响 | 第37页 |
·β-紫罗酮不同添加量对发酵的影响 | 第37-38页 |
·氧载体(正己烷)对番茄红素发酵的影响 | 第38-39页 |
·氧载体H_2O_2对番茄红素发酵的影响 | 第39页 |
·表面活性剂Span-20 对番茄红素发酵的影响 | 第39-40页 |
·各种不同促进剂对发酵的复合影响以及发酵过程曲线 | 第40-41页 |
·结论 | 第41-43页 |
第四章 原料预处理及番茄红素提取纯化工艺研究 | 第43-5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3-45页 |
·供试材料 | 第43页 |
·主要试剂 | 第43-44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4页 |
·实验方法 | 第44-45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5-49页 |
·皂化处理对番茄红素提取的影响 | 第45-46页 |
·酶处理对番茄红素提取的影响 | 第46-48页 |
·加酶结合皂化处理对番茄红素提取的影响 | 第48页 |
·乙醇处理对番茄红素提取的影响 | 第48-49页 |
·各种原料预处理方法对番茄红素提取的影响 | 第49-53页 |
·各种不同预处理方法处理后番茄红素HPLC 图 | 第49-52页 |
·各种不同预处理方法处理后番茄红素晶体图 | 第52-53页 |
·番茄红素提取纯化的研究 | 第53-56页 |
·萃取剂的选择 | 第53页 |
·萃取时间的确定 | 第53-54页 |
·萃取温度的确定 | 第54页 |
·丙酮萃取剂量的确定 | 第54-55页 |
·丙酮萃取工艺的正交实验 | 第55-56页 |
·主要结论 | 第56-57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