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留学生汉语结果补语偏误分析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引言 | 第8-10页 |
·研究对象与选题理由 | 第8-9页 |
·研究价值 | 第9页 |
·基本框架 | 第9-10页 |
2 汉语结果补语研究综述 | 第10-18页 |
·补语和述补结构的定义 | 第10-11页 |
·句法平面上的研究 | 第11-12页 |
·述补结构能否带宾语 | 第11页 |
·宾语和补语的搭配形式 | 第11-12页 |
·语义平面上的研究 | 第12-16页 |
·结果补语的语义解释 | 第12-13页 |
·结果补语的语义限制 | 第13-14页 |
·结果补语的语义指向 | 第14-16页 |
·语用平面上的研究 | 第16-17页 |
·补语的语用分析 | 第16页 |
·补语和状语在语用上的比较 | 第16-17页 |
·偏误分析研究概述 | 第17-18页 |
·小结 | 第18页 |
3 韩国留学生使用结果补语偏误类型分析 | 第18-35页 |
·遗漏结果补语 | 第19-24页 |
·补语语义上的分类 | 第19-20页 |
·虚化补语的遗漏 | 第19-20页 |
·实义补语的遗漏 | 第20页 |
·句法上的分类 | 第20-24页 |
·句中表示的时间里动作还没完成时出现遗漏 | 第20-22页 |
·跟表示完结的词语连用时出现遗漏 | 第22-23页 |
·在特殊句式中出现遗漏 | 第23-24页 |
·遗漏述语 | 第24-25页 |
·误加 | 第25-28页 |
·补语重复 | 第25页 |
·搭配不当 | 第25-27页 |
·认错重点 | 第27页 |
·不表示结果而用结果补语 | 第27-28页 |
·误用 | 第28-30页 |
·该用补语而用状语,该用状语而用补语 | 第28页 |
·状语和补语的混用 | 第28-29页 |
·错序 | 第29-30页 |
·其他误用 | 第30页 |
·小结 | 第30-35页 |
·偏误统计表 | 第30-31页 |
·按汉语水平考试成绩排列的偏误统计表 | 第31-33页 |
·偏误率高的结果补语用词统计 | 第33-35页 |
4 韩国留学生使用结果补语偏误产生原因分析 | 第35-46页 |
·韩语里没有与汉语类似的补语形式 | 第35-36页 |
·对结果补语的意义理解不到位 | 第36-39页 |
·对结果补语的虚化意义理解不到位 | 第36页 |
·虚化补语和实义补语在韩语中的体现形式不同 | 第36-37页 |
·补语的意义不同在韩语中体现形式不同 | 第37-39页 |
·汉语结果补语和韩语动词过去式等同 | 第39-40页 |
·在句中对时态的认识不一致 | 第39-40页 |
·对完成和结果之间关系的理解不同 | 第40页 |
·借用韩语中的语法形式表现汉语中的结果补语 | 第40-42页 |
·用韩语中的状语表现汉语结果补语 | 第41页 |
·用韩语中的述语表现汉语结果补语 | 第41-42页 |
·汉语译为韩语后结果补语消失 | 第42页 |
·混淆结果补语和表示完结的词语 | 第42-44页 |
·混淆结果补语和“以后” | 第43页 |
·混淆结果补语和“了” | 第43-44页 |
·过度泛化 | 第44页 |
·在教材上的疏漏 | 第44-45页 |
·对结果补语所表示的多种语义解释不够 | 第44-45页 |
·关于结果补语和其他相似的语法点的比较不够 | 第45页 |
·小结 | 第45-46页 |
5 教学建议 | 第46-52页 |
·微观上的教学对策 | 第46-49页 |
·重视结果补语意义、用法的比较教学 | 第46-47页 |
·注重汉韩关系义的对比分析 | 第47-48页 |
·加强结果补语和其他相似的语法点的对比研究 | 第48-49页 |
·参考结果补语在韩语中体现形式 | 第49页 |
·宏观上的教学对策 | 第49-52页 |
·教学在反馈信息上具备针对性 | 第49-50页 |
·教学要细致周到 | 第50页 |
·注意篇章和语用上的偏误 | 第50-51页 |
·教师主动弥补教材的缺陷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后记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