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 ·引言 | 第12页 |
| ·蛋白质的功能特性与结构特征 | 第12-16页 |
| ·蛋白质的功能特性 | 第12-14页 |
| ·蛋白质的结构 | 第14-16页 |
| ·蛋白质功能性质与结构的关系 | 第16页 |
| ·菜豆属豆类的研究概况 | 第16-18页 |
| ·Vicilin | 第16-18页 |
| ·本课题研究的立论依据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 ·立论依据 | 第18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不同多肽组成对红豆 Vicilin 的物化及结构性质的影响 | 第20-32页 |
| ·引言 | 第20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0-24页 |
| ·实验材料 | 第20-21页 |
| ·主要仪器 | 第21页 |
| ·实验方法 | 第21-2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4-31页 |
| ·红豆vicilin组分的提取纯化与SDS-PAGE电泳 | 第24-26页 |
| ·Zeta电位 | 第26-27页 |
| ·表面疏水性(H_0) | 第27-28页 |
| ·溶解度(PS) | 第28页 |
| ·DSC数据分析 | 第28-29页 |
| ·EAI和ESI | 第29-30页 |
| ·三级结构分析 | 第30-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三章 不同多肽链组成对绿豆Vicilin的物化及结构性质的影响 | 第32-39页 |
| ·引言 | 第32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2-33页 |
|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32页 |
| ·实验方法 | 第32-3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3-38页 |
| ·绿豆vicilin的提取纯化与SDS-PAGE电泳 | 第33-34页 |
| ·Zeta电位 | 第34-35页 |
| ·表面疏水性(H_0) | 第35-36页 |
| ·DSC分析 | 第36页 |
| ·溶解度(PS)和EAI | 第36-37页 |
| ·三级结构分析 | 第37-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四章 菜豆属豆类 Vicilin 功能与结构相关性研究 | 第39-54页 |
| ·引言 | 第39-40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0-43页 |
| ·实验材料 | 第40页 |
| ·主要仪器 | 第40-41页 |
| ·实验方法 | 第41-4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3-52页 |
| ·SDS-PAGE电泳 | 第43-44页 |
| ·氨基酸组成分析 | 第44-45页 |
| ·巯基和二硫键含量 | 第45页 |
| ·Zeta电位 | 第45-46页 |
| ·表面疏水性(H_0) | 第46页 |
| ·DSC分析 | 第46-47页 |
| ·溶解度(PS) | 第47页 |
| ·EAI和ESI | 第47-48页 |
| ·远紫外CD光谱分析 | 第48-49页 |
| ·三级结构分析 | 第49-51页 |
| ·vicilin结构与乳化性质的相关性分析 | 第51-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 第五章 糖苷化处理对芸豆vicilin功能和结构性质的影响 | 第54-66页 |
| ·引言 | 第54-55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55-57页 |
| ·实验材料 | 第55页 |
| ·主要仪器 | 第55-56页 |
| ·实验方法 | 第56-5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7-65页 |
| ·糖苷化度 | 第57-58页 |
| ·SDS-PAGE电泳 | 第58-59页 |
| ·等电点(I_p)的变化 | 第59页 |
| ·溶解度(PS) | 第59-60页 |
| ·EAI和ESI | 第60-61页 |
| ·表面疏水性(H_0) | 第61页 |
| ·DSC分析 | 第61-62页 |
| ·三级结构分析 | 第62-64页 |
| ·二级结构分析 | 第64-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6-77页 |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