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0页 |
| ·杂豆资源的概述 | 第13-25页 |
| ·中国小杂粮资源生产及出口现状 | 第13-18页 |
| ·小杂粮资源的加工利用 | 第18-23页 |
| ·小红豆、大红豆和荷包豆简介 | 第23-25页 |
| ·杂豆类淀粉和蛋白质研究现状 | 第25-28页 |
| ·杂豆类淀粉研究现状 | 第26-27页 |
| ·杂豆类蛋白质研究现状 | 第27-28页 |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28-30页 |
|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28-29页 |
| ·课题主要的研究内容 | 第29-30页 |
| 第二章 豆类淀粉和蛋白质的分离制备 | 第30-38页 |
| ·引言 | 第30-31页 |
| ·材料与设备 | 第31-32页 |
| ·实验材料 | 第31页 |
|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31页 |
| ·主要试剂 | 第31-32页 |
| ·实验方法 | 第32-35页 |
| ·豆粒基本特性的测定 | 第32-33页 |
| ·淀粉和蛋白质的提取工艺 | 第33-34页 |
| ·淀粉和蛋白质样品的纯度 | 第34-3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5-37页 |
| ·豆粒的基本特性 | 第35-36页 |
| ·淀粉和蛋白质样品的纯度 | 第36-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三章 淀粉颗粒及微观性质研究 | 第38-56页 |
| ·引言 | 第38页 |
| ·材料与设备 | 第38-39页 |
| ·实验材料 | 第38页 |
|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38-39页 |
| ·主要试剂 | 第39页 |
| ·实验方法 | 第39-43页 |
| ·淀粉颗粒的光学显微形貌及偏光十字 | 第39页 |
| ·淀粉颗粒的扫描电子显微形貌 | 第39-40页 |
| ·粒度分析 | 第40页 |
|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40页 |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40页 |
| ·溶胀能力测定 | 第40-41页 |
|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 第41页 |
| ·淀粉-碘复合物可见光吸收光谱分析 | 第41-42页 |
| ·直链淀粉含量测定 | 第42-4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3-54页 |
| ·淀粉颗粒表观形貌 | 第43-45页 |
| ·淀粉颗粒粒度大小 | 第45-46页 |
| ·淀粉的结晶结构 | 第46-48页 |
| ·淀粉的红外光谱 | 第48-49页 |
| ·淀粉颗粒的溶胀能力 | 第49-50页 |
|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 第50-52页 |
| ·淀粉-碘复合物可见光吸收光谱分析 | 第52-53页 |
| ·直链淀粉含量 | 第53-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 第四章 淀粉糊的性质研究 | 第56-77页 |
| ·引言 | 第56页 |
| ·材料与设备 | 第56-57页 |
| ·实验材料 | 第56页 |
|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56-57页 |
| ·主要试剂 | 第57页 |
| ·实验方法 | 第57-60页 |
| ·淀粉糊的流变特性 | 第57页 |
| ·淀粉糊的抗剪切能力 | 第57页 |
| ·淀粉糊的触变特性 | 第57-58页 |
| ·淀粉糊的冻融稳定性 | 第58页 |
| ·淀粉糊的凝沉性质和沉降积 | 第58页 |
| ·淀粉糊的透明性 | 第58页 |
| ·淀粉糊的布拉本德粘度曲线 | 第58-59页 |
| ·大红豆淀粉凝胶的质构仪分析 | 第59-6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0-75页 |
| ·淀粉糊的流变特性 | 第60-63页 |
| ·淀粉糊的抗剪切能力 | 第63-64页 |
| ·淀粉糊的触变特性 | 第64-65页 |
| ·淀粉糊的冻融稳定性 | 第65-66页 |
| ·淀粉糊的凝沉性质和沉降积 | 第66页 |
| ·淀粉糊的透明性 | 第66页 |
| ·淀粉糊的布拉本德粘度曲线 | 第66-71页 |
| ·淀粉凝胶的质构结果分析 | 第71-75页 |
|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 第五章 分离蛋白的基本性质研究 | 第77-89页 |
| ·引言 | 第77页 |
| ·材料与设备 | 第77-79页 |
| ·实验材料 | 第77页 |
|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77-78页 |
| ·主要试剂 | 第78-79页 |
| ·实验方法 | 第79-82页 |
| ·分离蛋白的等电点测定 | 第79-80页 |
|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电泳(SDS-PAGE) | 第80-81页 |
| ·分离蛋白的氨基酸分析 | 第81-82页 |
| ·分离蛋白的热性质测定 | 第8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82-88页 |
| ·分离蛋白的等电点 | 第82-84页 |
| ·分离蛋白的电泳分析 | 第84-85页 |
| ·分离蛋白的氨基酸组成 | 第85-86页 |
| ·分离蛋白的热性质 | 第86-88页 |
|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89-92页 |
| 一、 结论 | 第89-90页 |
| 二、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90-91页 |
| 三、 展望 | 第91-92页 |
| 参考文献 | 第92-9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8-99页 |
| 致谢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