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部分短语中英文对照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1 引言 | 第12-13页 |
1.2 表面等离子光子学概述 | 第13-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2页 |
1.3.1 基于表面等离激元的偏振器 | 第14-17页 |
1.3.2 基于表面等离激元的偏振分束器 | 第17-20页 |
1.3.3 基于表面等离激元的石墨烯电光调制器 | 第20-22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 第22-24页 |
第2章 硅波导和石墨烯电光调制理论基础 | 第24-35页 |
2.1 硅波导理论基础 | 第24-28页 |
2.1.1 金属波导理论 | 第24-26页 |
2.1.2 耦合模式理论 | 第26-27页 |
2.1.3 定向耦合 | 第27-28页 |
2.2 石墨烯材料建模和调控方法 | 第28-32页 |
2.2.1 光频段的石墨烯材料参数建模 | 第28-30页 |
2.2.2 石墨烯材料参数的调控方法 | 第30-32页 |
2.3 石墨烯调制器原理以及性能参数简介 | 第32-34页 |
2.3.1 调制效率 | 第32-33页 |
2.3.2 消光比 | 第33页 |
2.3.3 工作带宽和功耗 | 第33-3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基于表面等离激元的偏振器研究 | 第35-49页 |
3.1 引言 | 第35-36页 |
3.2 基于HPW的双层波导结构的TE-pass偏振器 | 第36-40页 |
3.2.1 结构设计 | 第36-37页 |
3.2.2 工作原理和性能分析 | 第37-40页 |
3.3 基于HPW的脊形波导辅助的TE-pass偏振器 | 第40-48页 |
3.3.1 结构设计 | 第40-41页 |
3.3.2 工作原理和性能分析 | 第41-4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4章 基于表面等离激元的偏振分束器的研究 | 第49-58页 |
4.1 引言 | 第49-50页 |
4.2 结构设计 | 第50-51页 |
4.3 工作原理与性能分析 | 第51-5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5章 基于表面等离激元的石墨烯电光调制器研究 | 第58-68页 |
5.1 引言 | 第58-59页 |
5.2 结构设计 | 第59-60页 |
5.3 工作原理和性能分析 | 第60-6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8-70页 |
6.1 工作总结 | 第68-69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6页 |
攻读硕士学麵间拽的研宄成果及荣喾奖项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