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科学论文--食品化学论文

嗜酸乳杆菌肽聚糖的修饰及其对小鼠肠黏膜保护作用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11-12页
1 绪论第12-19页
    1.1 嗜酸乳杆菌概述第12-15页
        1.1.1 嗜酸乳杆菌理化性质第12页
        1.1.2 嗜酸乳杆菌生理功能第12-14页
        1.1.3 嗜酸乳杆菌的应用第14-15页
    1.2 肽聚糖的概述第15-18页
        1.2.1 肽聚糖的化学组成与结构第15-16页
        1.2.2 肽聚糖的代谢第16页
        1.2.3 肽聚糖的生物活性及生理功能第16-17页
        1.2.4 其它生物活性第17-18页
    1.3 2,2,6,6-四甲基哌啶氮氧自由基(TEMPO)概述第18-19页
        1.3.1 TEMPO 催化氧化体系第18页
        1.3.2 TEMPO/NaClO/NaBr 体系选择性氧化机理第18-19页
    1.4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9页
    1.5 研究内容第19页
2 肽聚糖的分离提取与纯化第19-29页
    2.1 材料与仪器第20-21页
        2.1.1 菌种第20页
        2.1.2 培养基第20页
        2.1.3 主要试剂第20-21页
        2.1.4 主要试剂的配置第21页
        2.1.5 主要仪器设备第21页
    2.2 方法第21-24页
        2.2.1 嗜酸乳杆菌细胞壁肽聚糖的分离与提取第21-22页
        2.2.2 肽聚糖得率的计算第22页
        2.2.3 氨基己糖含量分析第22-23页
        2.2.4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第23页
        2.2.5 总脂含量的测定第23-24页
        2.2.6 溶菌酶溶解实验第24页
        2.2.7 氨基酸分析第24页
        2.2.8 红外光谱分析第24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4-28页
        2.3.1 嗜酸乳杆菌细胞壁肽聚糖得率的测定第24页
        2.3.2 氨基己糖含量的测定第24-25页
        2.3.3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第25页
        2.3.4 总脂含量的测定第25-26页
        2.3.5 溶菌酶溶解实验第26-27页
        2.3.6 氨基酸组分分析第27-28页
        2.3.7 红外光谱分析第28页
    2.4 结论与分析第28-29页
3 嗜酸乳杆菌胞壁肽聚糖选择性氧化条件的研究第29-36页
    3.1 实验材料及主要仪器第29-30页
        3.1.1 实验材料第29页
        3.1.2 实验仪器第29-30页
    3.2 实验方法第30-31页
        3.2.3 单因素试验第30页
        3.2.4 可溶性糖含量分析第30-31页
        3.2.5 改性前后红外光谱分析第31页
        3.2.6 扫描电镜分析第31页
    3.3 试验结果第31-35页
        3.3.1 NaClO 添加量对肽聚糖溶解度的影响第31页
        3.3.2 反应 pH 对肽聚糖溶解度的影响第31-32页
        3.3.3 温度对肽聚糖溶解度的影响第32-33页
        3.3.4 正交实验结果第33页
        3.3.5 可溶性糖含量测定第33-34页
        3.3.6 红外光谱分析第34-35页
        3.3.7 SEM 电镜分析结果第35页
    3.4 结论与分析第35-36页
4 肽聚糖对免疫力低下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第36-40页
    4.1 选择性氧化后肽聚糖的动物急性毒理试验第36页
    4.2 选择性氧化肽聚糖生物活性试验第36-37页
        4.2.1 试验动物第36页
        4.2.2 主要仪器试剂第36页
        4.2.3 仪器与设备第36-37页
    4.3 试验方法第37-38页
        4.3.1 实验动物的分组及饲喂方法第37页
        4.3.2 生物活性指标测定方法第37-38页
    4.4 统计方法第38页
    4.5 试验结果第38-40页
        4.5.1 毒理性实验结果第38页
        4.5.2 生物活性指标测定结果第38-40页
            4.5.2.1 免疫器官指数测定结果第38-39页
            4.5.2.2 抗氧化性指标测定结果第39-40页
    4.6 结论第40页
5 肽聚糖对感染大肠杆菌小鼠肠黏膜保护机制的研究第40-49页
    5.1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41页
        5.1.1 实验动物第41页
        5.1.2 仪器与试剂第41页
    5.2 试验方法第41-42页
        5.2.1 分组与造模第41-42页
        5.2.2 肠粘膜形态学观察第42页
        5.2.3 生化指标的检测第42页
    5.3 统计学处理第42页
    5.4 实验结果第42-48页
        5.4.1 小肠形态学指标的测定第42-43页
        5.4.2 PG 对小鼠肠粘膜 SIgA 的影响第43-45页
        5.4.3 PG 对小鼠肠粘膜 IFN-γ的影响第45-46页
        5.4.4 PG 对小鼠肠粘膜 TNF-α的影响第46-47页
        5.4.5 小肠组织 SIgA 、IFN-γ及 TNF-α含量的测定第47-48页
    5.5 实验结论与分析第48-49页
6 总结第49-52页
    6.1 研究总结第49-51页
        6.1.1 肽聚糖的分离与鉴定第49页
        6.1.2 TEMPO/NaClO/NaBr 选择性氧化修饰肽聚糖条件优化第49-50页
        6.1.3 修饰前后肽聚糖生物活性的研究第50页
        6.1.4 修饰前后肽聚糖对感染致病性大肠杆菌小鼠肠粘膜保护机制的研究第50-51页
    6.2 创新之处第51页
        6.2.1 TEMPO/NaClO/NaBr 选择性氧化修饰肽聚糖第51页
        6.2.2 修饰前后肽聚糖对感染大肠杆菌小鼠肠粘膜保护效应的研究第51页
    6.3 研究展望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6页
在学研究成果第56-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5-甲基胞嘧啶羟化酶TET1在肝再生时卵圆细胞向肝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
下一篇:CDK4选择性抑制剂的结合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