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育心理学论文--学生心理学论文

大学生手机依赖倾向和父母教养方式、自我和谐的关系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文献综述第9-19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手机依赖倾向的综述第10-15页
        1.2.1 手机依赖倾向的界定第10-12页
        1.2.2 手机依赖倾向的测量第12-13页
        1.2.3 手机依赖倾向的相关研究第13-15页
    1.3 父母教养方式的综述第15-17页
        1.3.1 父母教养方式的界定第15页
        1.3.2 父母教养方式的测量第15-17页
    1.4 自我和谐的综述第17-18页
        1.4.1 自我和谐的概念第17页
        1.4.2 自我和谐的测量第17-18页
    1.5 手机依赖倾向和父母教养方式、自我和谐关系的研究第18-19页
        1.5.1 手机依赖倾向和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研究第18页
        1.5.2 父母教养方式和自我和谐关系的研究第18-19页
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9-21页
    2.1 问题的提出第19页
    2.2 研究意义第19-20页
        2.2.1 研究的理论意义第19-20页
        2.2.2 现实意义第20页
    2.3 研究目的第20页
    2.4 研究假设第20-21页
3 研究方法第21-23页
    3.1 研究对象第21页
    3.2 研究工具第21-22页
        3.2.1 大学生手机依赖倾向问卷第21-22页
        3.2.2 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量表第22页
        3.2.3 自我和谐量表(SCCS)第22页
    3.3 统计方法第22-23页
4 研究结果第23-31页
    4.1 大学生手机依赖倾向的基本情况第23页
    4.2 大学生手机依赖倾向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比较第23-26页
        4.2.1 大学生手机依赖倾向在性别方面的差异比较第23-24页
        4.2.2 大学生手机依赖倾向在不同年级方面的差异比较第24页
        4.2.3 大学生手机依赖倾向在不同专业上的差异比较第24页
        4.2.4 大学生手机依赖倾向在是否独生子女方面的差异检验第24-25页
        4.2.5 大学生手机依赖倾向在生源地上的差异检验第25页
        4.2.6 大学生手机依赖倾向在是否恋爱之间的差异检验第25-26页
    4.3 手机依赖倾向和父母教养方式、自我和谐的关系分析第26-31页
        4.3.1 大学生手机依赖倾向和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分析第26页
        4.3.2 父母教养方式和自我和谐关系的分析第26-27页
        4.3.3 大学生手机依赖倾向与自我和谐关系的分析第27页
        4.3.4 大学生手机依赖倾向和父母教养方式、自我和谐三个变量的回归分析以及中介分析第27-31页
5 讨论第31-35页
    5.1 大学生手机依赖倾向的基本情况第31页
    5.2 大学生手机依赖倾向在人口学上的差异比较第31-33页
    5.3 大学生手机依赖和父母教养方式、自我和谐的关系第33-35页
        5.3.1 大学生手机依赖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第33页
        5.3.2 父母教养方式和自我和谐的关系第33-34页
        5.3.3 大学生手机依赖倾向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第34页
        5.3.4 自我和谐在父母教养方式和手机依赖间的中介作用第34-35页
6 建议第35-37页
7 结论第37-39页
    7.1 研究结论第37页
    7.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第37-39页
参考文献第39-43页
附录第43-47页
致谢第47-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慕课”阶段性传播效果局限性的原因与对策研究--以“果壳评分—全球MOOC排行榜”前十名课程为例
下一篇:高职生积极人格、自我意识与人际适应关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