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中情绪类惯用语教学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6页 |
一、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 | 第8-9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三、研究界定和语料来源 | 第13-14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第一章 惯用语及情绪类惯用语概述 | 第16-30页 |
第一节 惯用语及情绪类惯用语的界定 | 第16-22页 |
一、惯用语的界定 | 第16页 |
二、情绪类惯用语的界定 | 第16-17页 |
三、情绪类惯用语的特点 | 第17-22页 |
第二节 情绪类惯用语的来源及演变 | 第22-27页 |
一、情绪类惯用语的来源 | 第22-23页 |
二、情绪类惯用语的非一般形式及其演变 | 第23-27页 |
第三节 情绪类惯用语的表现形式分析 | 第27-30页 |
第二章 《大纲》和教材中的情绪类惯用语 | 第30-41页 |
第一节 对《大纲》、教材中情绪类惯用语进行统计 | 第30-32页 |
一、《大纲》中情绪类惯用语的统计 | 第30-31页 |
二、对外汉语教材中的情绪类惯用语统计 | 第31-32页 |
三、专门教授惯用语的对外汉语教材情绪类惯用语统计 | 第32页 |
四、词典中收录的常用情绪类惯用语 | 第32页 |
第二节 确定情绪类惯用语教学用词 | 第32-34页 |
第三节 情绪类惯用语语法分析 | 第34-38页 |
一、单语节词组型 | 第35-38页 |
二、单句型 | 第38页 |
三、复句型 | 第38页 |
第四节 情绪类惯用语中的“一喻多解”现象 | 第38-41页 |
一、合不拢嘴 | 第38-39页 |
二、牙痒痒 | 第39-40页 |
三、翻白眼 | 第40-41页 |
第三章 学生习得情绪类惯用语的问题研究 | 第41-51页 |
第一节 学生习得情绪类惯用语偏误搜集 | 第41-46页 |
一、语义偏误 | 第42-43页 |
二、语法偏误 | 第43-45页 |
三、语用偏误 | 第45-46页 |
第二节 情绪类惯用语偏误原因分析 | 第46-51页 |
一、惯用语本身的复杂性 | 第46-47页 |
二、情绪类惯用语所蕴含的文化因素较难理解 | 第47-48页 |
三、母语负迁移 | 第48-49页 |
四、目的语知识(汉语知识)的负迁移 | 第49页 |
五、教师忽视惯用语的讲解 | 第49-51页 |
第四章 情绪类惯用语的教学启示 | 第51-67页 |
第一节 灵活掌握情绪类惯用语的教学原则 | 第51-54页 |
一、循序渐进,层层深入 | 第51-52页 |
二、精讲多练 | 第52-53页 |
三、书面语表达和口语表达双管齐下 | 第53-54页 |
第二节 需要改进提高的方面 | 第54-56页 |
一、教材增加惯用语数量 | 第54-55页 |
二、学校及教师 | 第55-56页 |
第三节 情绪类惯用语的教授策略 | 第56-67页 |
一、认知教学法 | 第57-60页 |
二、对比教学法 | 第60-62页 |
三、利用自身因素教学法 | 第62-64页 |
四、文化教学法 | 第64-67页 |
结语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附录 1 | 第70-72页 |
附录 2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