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7-15页 |
1.1 选题目的与意义 | 第7-8页 |
1.2 本文相关研究工作 | 第8-9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8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8页 |
1.2.3 创新之处 | 第8-9页 |
1.3 动量词研究现状 | 第9-15页 |
1.3.1 借用动量词本体研究 | 第9-12页 |
1.3.2 对外汉语领域的借用动量词研究 | 第12-13页 |
1.3.3 已有研究的不足 | 第13-15页 |
2 人体器官动量词的范围、搭配与教材设置 | 第15-34页 |
2.1 人体器官动量词的范围与搭配 | 第15-26页 |
2.1.1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人体器官词 | 第15-19页 |
2.1.2 新HSK中人体器官动量词与动词、数词搭配的表达效果 | 第19-26页 |
2.2 人体器官动量词在教材中的设置情况 | 第26-33页 |
2.2.1 各套教材简介 | 第26-28页 |
2.2.2 各套教材中人体器官量词的设置 | 第28-31页 |
2.2.3 现行教材的不足之处 | 第31-33页 |
2.3 小结 | 第33-34页 |
3 调查问卷以及偏误分析 | 第34-57页 |
3.1 留学生人体器官动量词使用情况的调查问卷设计 | 第34页 |
3.2 问卷结果分析 | 第34-46页 |
3.2.1 主观题 | 第34-37页 |
3.2.2 选词填空题 | 第37-41页 |
3.2.3 单项选择题 | 第41-43页 |
3.2.4 多项选择题 | 第43-44页 |
3.2.5 排序题 | 第44-46页 |
3.3 偏误分析 | 第46-57页 |
3.3.1 偏误类型 | 第46-51页 |
3.3.2 偏误类型总结 | 第51-52页 |
3.3.3 偏误形成原因 | 第52-57页 |
4 人体器官动量词学习、教学与教材修改的建议 | 第57-69页 |
4.1 教师方面 | 第57-64页 |
4.1.1 针对教授初级水平的教师 | 第57-59页 |
4.1.2 针对教授中级水平的教师 | 第59-61页 |
4.1.3 针对教授高级水平的教师 | 第61-63页 |
4.1.4 小结 | 第63-64页 |
4.2 学生学习建议 | 第64-65页 |
4.2.1 针对初级水平学习者的学习建议 | 第64页 |
4.2.2 针对中级水平学习者的学习建议 | 第64-65页 |
4.2.3 针对高级水平学习者的学习建议 | 第65页 |
4.2.4 小结 | 第65页 |
4.3 教材修改建议 | 第65-69页 |
4.3.1 对象性原则 | 第66页 |
4.3.2 复现率原则 | 第66-67页 |
4.3.3 选文原则 | 第67页 |
4.3.4 练习原则 | 第67-68页 |
4.3.5 小结 | 第68-69页 |
5 结论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附录 1 | 第73-75页 |
附录 2 | 第75-78页 |
附录 3 | 第78-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