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绪论 | 第11-13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2. 研究综述 | 第13-24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3页 |
2.2 研究回顾与现状 | 第13-22页 |
2.2.1 非智力心理素质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2.2.2 利他行为研究综述 | 第15-20页 |
2.2.3 非智力心理素质与利他行为关系的研究综述 | 第20-22页 |
2.3 相关理论 | 第22-24页 |
3. 研究设计 | 第24-31页 |
3.1 研究对象 | 第24-25页 |
3.2 研究假设 | 第25-26页 |
3.3 研究工具 | 第26-30页 |
3.3.1 参考问卷与量表说明 | 第26-28页 |
3.3.2 信度分析 | 第28-29页 |
3.3.3 效度分析 | 第29-30页 |
3.4 变量与数据处理 | 第30-31页 |
4.研究结果 | 第31-67页 |
4.1 大学生非智力心理素质现状分析 | 第31-50页 |
4.1.1 性格特征 | 第31-36页 |
4.1.2 自我意识 | 第36-40页 |
4.1.3 情绪调节 | 第40-42页 |
4.1.4 心理动力 | 第42-46页 |
4.1.5 社会适应 | 第46-50页 |
4.2 大学生利他行为现状分析 | 第50-55页 |
4.2.1 描述性分析 | 第51-53页 |
4.2.2 差异性分析 | 第53-55页 |
4.3 大学生非智力心理素质对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55-67页 |
4.3.1 非智力心理素质总体对利他行为的影响 | 第55-57页 |
4.3.2 非智力心理素质各因子对利他行为的影响 | 第57-67页 |
5. 讨论与建议 | 第67-75页 |
5.1 基本结论 | 第67-71页 |
5.2 创新与思考 | 第71-74页 |
5.3 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方向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1页 |
附录 | 第81-88页 |
后记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