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24页 |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1-16页 |
·群际信任的概念界定 | 第11-14页 |
·想象群际接触的概念界定 | 第14-16页 |
·研究综述 | 第16-21页 |
·社会认同理论及相关研究 | 第16-19页 |
·群际接触理论及相关研究 | 第19-21页 |
·研究范式 | 第21-24页 |
2 问题提出和研究构想 | 第24-27页 |
·问题提出 | 第24-25页 |
·研究意义 | 第25页 |
·理论意义 | 第25页 |
·实践意义 | 第25页 |
·研究构想 | 第25-27页 |
·研究思路 | 第25-26页 |
·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3 预实验 | 第27-30页 |
·预实验实验材料呈现方式对群际信任测量的影响 | 第27-30页 |
·实验目的 | 第27页 |
·研究假设 | 第27页 |
·研究方法 | 第27-28页 |
·研究结果 | 第28-29页 |
·结论 | 第29-30页 |
4 研究一 维汉大学生群际信任特点 | 第30-33页 |
·实验一维汉大学生群际信任特点 | 第30-33页 |
·实验目的 | 第30页 |
·研究假设 | 第30页 |
·研究方法 | 第30-3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1页 |
·讨论 | 第31-32页 |
·结论 | 第32-33页 |
5 研究二 群际接触水平对维汉大学生群际信任的影响 | 第33-38页 |
·实验二 群际接触数量水平对维汉大学生群际信任的影响 | 第33-35页 |
·实验目的 | 第33页 |
·实验假设 | 第33页 |
·研究方法 | 第33-3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4-35页 |
·讨论 | 第35页 |
·结论 | 第35页 |
·实验三 群际接触质量水平对维汉大学生群际信任的影响 | 第35-38页 |
·实验目的 | 第35页 |
·实验假设 | 第35页 |
·研究方法 | 第35-3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6-37页 |
·讨论 | 第37页 |
·结论 | 第37-38页 |
6 研究三 想象积极群际接触对低群际信任维汉大学生群际信任的影响 | 第38-43页 |
·实验四想象积极群际接触对低群际信任维汉大学生群际信任的影响 | 第38-43页 |
·实验目的 | 第38页 |
·实验假设 | 第38页 |
·研究方法 | 第38-3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9-41页 |
·讨论 | 第41-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7 总讨论 | 第43-48页 |
·维汉大学生群际信任水平特点的研究 | 第43-44页 |
·群际接触水平对维汉大学生群际信任影响的研究 | 第44-46页 |
·想象积极群际接触对低群际信任水平维汉大学生群际信任影响的研究 | 第46-48页 |
8 结论与建议 | 第48-49页 |
·结论 | 第48页 |
·建议 | 第48-49页 |
9 创新、不足与展望 | 第49-50页 |
·创新之处 | 第49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49-50页 |
附录 | 第50-51页 |
附录1 社会接触量表 | 第50页 |
附录2 个性化接触量表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5-56页 |
后记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