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电化教育论文--计算机化教学论文

“国培计划”中新任教师网络研修学习效果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5页
1 问题的提出第15-36页
   ·研究背景第15页
   ·问题的提出第15-16页
   ·概念的界定第16-17页
   ·文献综述第17-31页
     ·国外实施与研究现状第18-20页
     ·国内实施与研究现状第20-31页
   ·研究设计第31-34页
     ·研究内容第31页
     ·研究方法第31-33页
     ·研究思路第33-34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34-36页
     ·研究目的第34页
     ·研究的理论意义第34页
     ·研究的实践意义第34-36页
2 理论基础第36-41页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第36-37页
   ·教育评价理论第37页
   ·教育测量理论第37-38页
   ·成人学习理论第38-39页
   ·活动理论第39-41页
3 研究过程第41-106页
   ·对学员学习态度的评价第45-51页
     ·实施阶段第45-46页
     ·处理阶段第46-50页
     ·反馈阶段第50-51页
   ·对交互程度的评价第51-63页
     ·实施阶段第51-52页
     ·处理阶段第52-62页
     ·反馈阶段第62-63页
   ·对答疑情况的评价第63-74页
     ·实施阶段第63-64页
     ·处理阶段第64-73页
     ·反馈阶段第73-74页
   ·对资源利用情况的评价第74-91页
     ·实施阶段第74页
     ·处理阶段第74-90页
     ·反馈阶段第90-91页
   ·对网络研修作业与成绩的评价第91-106页
     ·实施阶段第91-92页
     ·处理阶段第92-104页
     ·反馈阶段第104-106页
4 研究结论与成果第106-122页
   ·研究结论第106-112页
     ·分析学习态度的结论第106-107页
     ·分析交互程度的结论第107-109页
     ·分析答疑情况的结论第109-110页
     ·分析资源利用情况的结论第110-111页
     ·分析研修作业与成绩的结论第111-112页
   ·研究成果第112-122页
     ·平台操作指南第112-117页
     ·辅导教师培训指南第117-122页
5 建议及分析第122-133页
   ·学习态度与交互程度的相关建议第122-125页
   ·答疑的相关建议第125-128页
   ·资源利用的相关建议第128-131页
   ·网络研修作业的相关建议第131-133页
6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133-135页
   ·研究的不足第133页
     ·问题提出中存在的不足第133页
     ·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第133页
     ·研究成果与建议存在的不足第133页
   ·研究的展望第133-135页
附录第135-195页
 附录 1第135-164页
 附录 2第164-184页
 附录 3第184-188页
 附录 4第188-195页
参考文献第195-199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99-200页
后记第200页

论文共2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想象积极群际接触对低群际信任维汉大学生群际信任的影响
下一篇:新疆高校教师TPACK的分析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