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1. 绪论 | 第11-14页 |
·本论文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对外汉字教学研究现状及成果 | 第12-14页 |
2. “人”形部首及其所从字的分布 | 第14-18页 |
·《说文解字》中“人”形部首及其所从字 | 第14-15页 |
·《汉字部首表》中“人”形部首 | 第15页 |
·《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人”形部首及其所从字 | 第15-18页 |
3. 《大纲》中“人“形部首及其所从字的归类分析 | 第18-32页 |
·“人”字及其同构字的分析 | 第18-19页 |
·侧立——人部、亻部 | 第19-21页 |
·正立——大部 | 第21-24页 |
·跪坐——女部、卩部 | 第24-26页 |
·蹲姿——尸部 | 第26-27页 |
·抱姿——勺部 | 第27页 |
·子状——子部 | 第27-28页 |
·儿状——儿部 | 第28-30页 |
·老状——耂部 | 第30-31页 |
·身状——身部 | 第31-32页 |
4. “人”形部首及其所从汉字的教学设计 | 第32-49页 |
·已有对外汉语汉字教学策略的利弊分析 | 第32-37页 |
·“六书”理论的教学策略 | 第32-34页 |
·“字本位”理论的教学策略 | 第34-35页 |
·部件教学策略 | 第35-37页 |
·笔画教学策略 | 第37页 |
·部首归类教学结合多种教学策略的讨论 | 第37-39页 |
·课堂教学设计 | 第39-49页 |
·汉字展示设计 | 第39-41页 |
·汉字解释设计 | 第41-44页 |
·汉字练习与复习设计 | 第44-49页 |
5.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54-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