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引言 | 第11-12页 |
2 文献综述与问题的提出 | 第12-24页 |
·情绪劳动的研究 | 第12-17页 |
·情绪劳动的涵义 | 第12-13页 |
·情绪劳动的理论 | 第13-14页 |
·情绪劳动策略 | 第14-16页 |
·情绪劳动策略的测量 | 第16页 |
·情绪劳动策略的前因变量和后果变量 | 第16-17页 |
·教学效能感的研究 | 第17-19页 |
·教学效能感的涵义 | 第17-18页 |
·教学效能感的测量 | 第18页 |
·教学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及相关研究 | 第18-19页 |
·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 | 第19-21页 |
·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 | 第19-20页 |
·教师职业倦怠的测量 | 第20页 |
·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及相关研究 | 第20-21页 |
·教师情绪劳动策略、教学效能感、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 | 第21-22页 |
·以往研究的不足 | 第22页 |
·研究意义 | 第22-24页 |
3 研究设计 | 第24-27页 |
·研究总体设计与假设 | 第24页 |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24页 |
·研究对象 | 第24-25页 |
·研究材料 | 第25-26页 |
·中学教师情绪劳动策略量表 | 第25页 |
·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 | 第25页 |
·教师职业倦怠量表 | 第25-26页 |
·数据处理 | 第26-27页 |
4 情绪劳动策略问卷的修订 | 第27-33页 |
·研究目的 | 第27页 |
·研究设计 | 第27页 |
·研究对象 | 第27页 |
·研究工具 | 第27页 |
·数据处理 | 第27页 |
·结果分析 | 第27-33页 |
·项目分析 | 第27-28页 |
·探索性因素分析 | 第28-30页 |
·验证性因素分析 | 第30-31页 |
·信度分析 | 第31页 |
·效度分析 | 第31-33页 |
5 研究结果 | 第33-43页 |
·量表的信效度分析 | 第33页 |
·中学教师情绪劳动策略的现状 | 第33-35页 |
·中学教师情绪劳动策略的总体状况 | 第33页 |
·不同性别的中学教师情绪劳动策略差异 | 第33-34页 |
·不同年级的中学教师情绪劳动策略差异 | 第34页 |
·不同学历的中学教师情绪劳动策略差异 | 第34-35页 |
·中学教师教学效能感与职业倦怠的现状 | 第35-36页 |
·中学教师教学效能感现状 | 第35页 |
·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 | 第35-36页 |
·中学教师情绪劳动策略与教学效能感的关系 | 第36-37页 |
·情绪劳动策略与教学效能感的相关分析 | 第36页 |
·情绪劳动策略和教学效能感的回归分析 | 第36-37页 |
·中学教师教学效能感与职业倦怠的关系 | 第37页 |
·中学教师情绪劳动策略与职业倦怠的关系 | 第37-41页 |
·情绪劳动策略在教学效能感与教师职业倦怠间的中介作用 | 第41-43页 |
6 分析与讨论 | 第43-48页 |
·中学教师情绪劳动策略问卷的修订 | 第43页 |
·中学教师情绪劳动策略、教学效能感和职业倦怠的现状分析 | 第43-44页 |
·中学教师情绪劳动策略的现状分析 | 第43-44页 |
·中学教师教学效能感现状分析 | 第44页 |
·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 | 第44页 |
·中学教师情绪劳动策略、教学效能感与职业倦怠的关系分析 | 第44-48页 |
·中学教师情绪劳动策略与教学效能感的关系 | 第44-45页 |
·中学教师教学效能感与职业倦怠的关系 | 第45页 |
·中学教师情绪劳动策略与职业倦怠的关系 | 第45-46页 |
·情绪劳动策略在教学效能感与教师职业倦怠问的中介作用 | 第46-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研究局限和未来展望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附件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