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乳品加工工业论文--各种乳制品论文--干酪论文

干酪发酵剂的筛选及干酪加工工艺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英文摘要第6-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20页
   ·干酪第11-12页
     ·干酪的定义及起源第11页
     ·干酪的分类第11-12页
     ·干酪的营养价值第12页
   ·干酪的研究现状第12-14页
     ·国外干酪的研究现状第12-13页
     ·中国干酪的研究现状第13-14页
   ·干酪发酵剂第14-15页
     ·发酵剂的种类第14页
     ·发酵剂的作用第14-15页
   ·干酪酶学第15-16页
   ·干酪的成熟第16-17页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7-18页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第18-20页
第二章 新疆民族特色乳制品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第20-33页
   ·前言第20页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0-23页
     ·样品来源第20页
     ·药品及器材第20页
     ·培养基第20-22页
     ·生化试剂及染液第22页
     ·实验方法第22-23页
   ·乳酸菌的分离鉴定第23-26页
     ·乳酸菌的分离第23页
     ·乳酸球菌的初步鉴定第23-24页
     ·乳酸球菌种的初步鉴定第24-26页
     ·乳酸杆菌的初步鉴定第26页
   ·乳酸菌分离鉴定结果与分析第26-31页
     ·乳杆菌属种的初步鉴定结果第27-28页
     ·乳酸球菌属种的初步鉴定结果第28页
     ·乳球菌种的初步鉴定结果第28-29页
     ·明串珠菌种的初步鉴定结果第29-30页
     ·菌株产酸性能初步测定第30-31页
   ·结论第31-33页
第三章 干酪发酵剂的筛选第33-38页
   ·前言第33页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33-34页
     ·发酵剂菌种来源第33页
     ·药品第33页
     ·仪器与设备第33页
     ·实验方法第33-34页
   ·结果与分析第34-37页
     ·各菌株产酸性能实验第34-35页
     ·粘度测定第35页
     ·双乙酰的测定第35页
     ·pH值4.6可溶性氮测定第35-36页
     ·乳酸乳球菌的最适生长温度确定第36-37页
     ·乳酸乳球菌的生长特性测第37页
   ·结论第37-38页
第四章 影响凝乳酶性质的因素分析第38-42页
   ·前言第38页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38-39页
     ·实验原料第38页
     ·试剂第38页
     ·仪器与设备第38页
     ·实验方法第38-39页
   ·结果与讨论第39-42页
     ·凝乳酶活力测定第39页
     ·温度对凝乳酶活力的影响第39-40页
     ·pH 值对凝乳酶活力的影响第40页
     ·CaCl_2 浓度对凝乳酶活力的影响第40-41页
     ·最佳凝乳条件的确定第41-42页
第五章 干酪加工工艺研究第42-52页
   ·前言第42页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42-43页
     ·实验原料第42页
     ·试剂第42页
     ·仪器与设备第42页
     ·测定方法第42-43页
   ·加工工艺研究第43-45页
     ·干酪加工工艺流程第43页
     ·干酪加工操作要点第43-44页
     ·干酪加工工艺单因素试验第44页
     ·干酪加工工艺正交试验第44-45页
   ·结果与分析第45-51页
     ·凝乳酶的添加量对干酪品质的影响第45-46页
     ·CaCl_2 的添加量对干酪品质的影响第46-47页
     ·盐水浓度对干酪品质的影响第47页
     ·后熟温度对干酪品质的影响第47-48页
     ·感官评定正交试验结果第48-49页
     ·硬度正交实验结果第49-50页
     ·pH4.6 可溶性氮含量正交试验结果第50-51页
   ·结论第51-52页
 第六章 干酪后熟过程中理化指标及微生物指标变化研究第52-58页
   ·前言第52页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52-53页
     ·实验材料第52页
     ·试剂第52页
     ·仪器与设备第52页
     ·干酪加工试验第52页
     ·分析测定方法第52-53页
   ·结果与分析第53-57页
     ·成熟过程中酸度的变化第53-54页
     ·成熟过程中pH 值的变化第54页
     ·成熟过程中pH 4.6 可溶性氮的变化第54-55页
     ·成熟过程中12%的三氯乙酸(TCA)可溶性氮的变化第55-56页
     ·成熟过程中干酪硬度的变化第56页
     ·成熟过程中微生物的变化第56-57页
     ·成熟过程中干酪感官的变化第57页
   ·结论第57-58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58-60页
   ·结论第58页
   ·创新点第58-59页
   ·展望第59-60页
附录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5页
致谢第65-66页
作者简介第66-67页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轮状病毒多抗原表位RE-LTA2\LTB融合基因在烟草中的表达及转Vp4、Vp7基因苜蓿的免疫学研究
下一篇:发酵香肠菌种的筛选鉴定及环境因子对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