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育心理学论文--学习心理学论文

小学生厌学问题的个案干预 ----以江苏省X小学学生为例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导论第10-22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1.2 问题的提出第10页
        1.1.3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17页
        1.2.1 厌学问题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2 社会工作介入学生厌学的研究第15-16页
        1.2.3 研究评述第16-17页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思路第17-18页
        1.3.1 研究目的第17页
        1.3.2 研究思路第17-18页
    1.4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第18-19页
        1.4.1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8-19页
        1.4.2 理论基础第19页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第19-21页
        1.5.1 研究方法第19-20页
        1.5.2 研究内容第20-21页
    1.6 研究创新第21-22页
        1.6.1 研究的创新点第21-22页
2.X小学的厌学问题现状和原因第22-27页
    2.1 X学校基本情况介绍第22-23页
        2.1.1 X小学简介第22页
        2.1.2 X小学学生厌学情况调查第22-23页
    2.2 X小学学生厌学的行为后果第23-24页
        2.2.1 学习成绩偏低第23页
        2.2.2 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第23-24页
        2.2.3 不完成作业第24页
        2.2.4 对学校生活不感兴趣第24页
    2.3 X小学学生厌学的原因分析第24-26页
        2.3.1 自身因素第24-25页
        2.3.2 家庭因素第25-26页
        2.3.3 学校因素第26页
    2.4 本章小结第26-27页
3.个案工作法介入小学生厌学问题的研究设计第27-33页
    3.1 接案第27-29页
        3.1.1 个案案主的由来第27页
        3.1.2 案主个人基本情况第27-28页
        3.1.3 案主家庭环境第28页
        3.1.4 案主的行为表现第28-29页
    3.2 预估第29页
        3.2.1 案主存在的问题第29页
        3.2.2 案主需求第29页
    3.3 制定目标与服务计划第29-32页
        3.3.1 案主目标的确定第29-30页
        3.3.2 个案服务方案第30-32页
    3.4 本章小结第32-33页
4.个案工作的介入过程第33-44页
    4.1 案例一第33-38页
        4.1.1 第一阶段个案介入——心理诊断第33-35页
        4.1.2 第二阶段个案介入——领悟理性与非理性第35-36页
        4.1.3 第三阶段个案介入——辩论非理性信念第36-37页
        4.1.4 第四阶段个案介入——重建健康新理性第37-38页
    4.2 案例二第38-43页
        4.2.1 第一阶段个案介入——心理诊断第38-40页
        4.2.2 第二阶段个案介入——领悟理性与非理性第40-41页
        4.2.3 第三阶段个案介入——辩证非理性信念第41-42页
        4.2.4 第四阶段个案介入——重建健康新理性第42-43页
    4.3 案主一与案主二的对比分析第43页
        4.3.1 厌学原因对比分析第43页
        4.3.2 厌学行为表现对比分析第43页
    4.4 本章小结第43-44页
5.评估与结案第44-48页
    5.1 效果评估第44-45页
        5.1.1 对个案目标达成的评估第44页
        5.1.2 案主的自我评价第44-45页
        5.1.3 其他人的评价第45页
    5.2 结案第45-46页
        5.2.1 案主一第45-46页
        5.2.2 案主二第46页
    5.3 跟进计划第46-47页
    5.4 理性情绪疗法理论在个案社会工作介入中的对比分析第47页
    5.5 本章小结第47-48页
6.研究结论与建议第48-52页
    6.1 结论与建议第48-50页
        6.1.1 研究结论第48页
        6.1.2 建议第48-50页
    6.2 反思第50-51页
        6.2.1 父母配合缺失的困境第50页
        6.2.2 厌学改善后如何持续产生积极影响的难题第50页
        6.2.3 对理性情绪疗法的应用反思第50-51页
    6.3 研究的不足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6页
附录一第56-57页
附录二第57-58页
致谢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反思性教学视角的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下一篇:接受美学视角下的林语堂《京华烟云》汉译本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