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义语气副词“竟然”“居然”“偏偏”“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引言 | 第9-14页 |
|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二)语气副词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 (三)语料来源 | 第12-13页 |
| (四)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一、“竟然”“居然”“偏偏”“偏”学习情况调查 | 第14-19页 |
| (一)调查方式与对象 | 第14页 |
| (二)调查问卷的内容 | 第14页 |
| (三)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 第14-19页 |
| 二、“竟然”“居然”“偏偏”“偏”的偏误分析 | 第19-29页 |
| (一)偏误的类型 | 第19-25页 |
| (二)偏误的原因 | 第25-29页 |
| 三、“竟然”“居然”“偏偏”“偏”的用法分析 | 第29-40页 |
| (一)语法方面的用法 | 第29-35页 |
| (二)语义方面的用法 | 第35-40页 |
| 四、“竟然”“居然”“偏偏”“偏”的教学方法 | 第40-46页 |
| (一)公式法 | 第40-41页 |
| (二)对比教学 | 第41-44页 |
| (三)结合语境教学 | 第44-46页 |
| 五、“竟然”“居然”“偏偏”“偏”的教学设计 | 第46-52页 |
| (一)“竟然”“居然”的教学设计 | 第46-48页 |
| (二)“偏偏”“偏”的教学设计 | 第48-52页 |
| 结语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 附录:“偏偏”“偏”“竟然”“居然”测试卷 | 第55-57页 |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