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2-14页 |
ABSTRACT | 第14-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6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6-18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6-17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4 创新之处 | 第19页 |
1.5 文献综述 | 第19-24页 |
1.5.1 以某一地区为研究单位 | 第19-20页 |
1.5.2 以某一学校为研究对象 | 第20-21页 |
1.5.3 以国际学校、教会学校为研究对象 | 第21-24页 |
第二章 泰国汉语教学发展历程与泰国教育体制 | 第24-29页 |
2.1 泰国汉语教学发展历程 | 第24-26页 |
2.1.1 泰国汉语教学的发展历史 | 第24-25页 |
2.1.2 泰国汉语教学的现状 | 第25-26页 |
2.1.3 泰国普吉府汉语教学的发展情况 | 第26页 |
2.2 泰国教育体制 | 第26-29页 |
2.2.1 教育理念 | 第26-27页 |
2.2.2 教育现行制度与四大教委 | 第27-29页 |
第三章 Darasamuth Phuket School汉语教学现状 | 第29-35页 |
3.1 Darasamuth Phuket School的基本情况 | 第29-31页 |
3.1.1 学校的创办 | 第29页 |
3.1.2 学校的教学模式与课程设置 | 第29-31页 |
3.2 Darasamuth Phuket School的汉语教学现状与优势 | 第31-35页 |
3.2.1 学校开设汉语课的原因 | 第31页 |
3.2.2 学校汉语课程的设置 | 第31-32页 |
3.2.3 学校汉语教材的储备 | 第32页 |
3.2.4 学校汉语教师队伍建设 | 第32-33页 |
3.2.5 学生汉语水平的调查 | 第33页 |
3.2.6 学校汉语活动的开展 | 第33-35页 |
第四章 EP、IEP班学生调查问卷及情况分析 | 第35-47页 |
4.1 EP、IEP学生的基本信息 | 第35-37页 |
4.1.1 学生的国籍构成 | 第35-36页 |
4.1.2 学生的语言背景 | 第36-37页 |
4.2 EP、IEP学生的汉语学习情况 | 第37-44页 |
4.2.1 学生学习汉语的态度与难度认知 | 第37-38页 |
4.2.2 学生学习汉语的动机 | 第38-39页 |
4.2.3 学生对汉语教材和课时量的满意程度 | 第39-40页 |
4.2.4 学生课堂表现与课下表现 | 第40-41页 |
4.2.5 学生对汉语社团的了解与接触程度 | 第41-42页 |
4.2.6 学生关于汉语教师的想法 | 第42-43页 |
4.2.7 学生对汉语课的期望和建议 | 第43页 |
4.2.8 学生将来继续学习汉语的可能性 | 第43-44页 |
4.3 EP、IEP学生对汉语和英语的对比认识 | 第44-47页 |
4.3.1 学生对中英文的难度认识 | 第44-45页 |
4.3.2 学生对中英文的喜好对比 | 第45-46页 |
4.3.3 学生对中英文的重要程度认识 | 第46-47页 |
第五章 泰国私立教会学校EP、IEP汉语教学中的突出问题 | 第47-58页 |
5.1 学校方面 | 第47-51页 |
5.1.1 私立教会学校的共性问题 | 第47-49页 |
5.1.2 DPS学校EP、IEP班的突出问题 | 第49-51页 |
5.2 教师方面 | 第51-53页 |
5.2.1 教师方面的共性问题 | 第51-52页 |
5.2.2 DPS学校汉语教师的流动性强、不稳定 | 第52-53页 |
5.3 学生方面 | 第53-56页 |
5.3.1 泰国学生的共性问题 | 第53-54页 |
5.3.2 DPS学校EP、IEP班学生的突出问题 | 第54-56页 |
5.4 教材方面 | 第56-57页 |
5.4.1 教会学校汉语教材的共性问题 | 第56页 |
5.4.2 DPS学校汉语教材使用的突出问题 | 第56-57页 |
5.5 家长方面 | 第57-58页 |
5.5.1 学生家长未能起到督促作用 | 第57页 |
5.5.2 学生家长对汉语的重视度不足 | 第57-58页 |
第六章 对制约私立教会学校汉语发展的思考与对策 | 第58-67页 |
6.1 泰国教育部与民教委方面 | 第58页 |
6.1.1 教育部制定统一的汉语教学大纲 | 第58页 |
6.1.2 民教委的政策支持 | 第58页 |
6.2 泰国私立学校方面 | 第58-61页 |
6.2.1 汉语课程性质需改革 | 第58-59页 |
6.2.2 改善学校的汉语教学管理 | 第59页 |
6.2.3 设置中文组,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 第59-60页 |
6.2.4 加强汉语师资力量建设 | 第60-61页 |
6.3 汉语教师方面 | 第61-62页 |
6.3.1 增加跨文化适应能力 | 第61页 |
6.3.2 突破语言障碍 | 第61-62页 |
6.3.3 提升教学能力 | 第62页 |
6.4 学生方面 | 第62-67页 |
6.4.1 依照学生水平把控目的语的使用程度 | 第62-63页 |
6.4.2 发挥学生的国别优势进行教学 | 第63页 |
6.4.3 提高学生的复习意识 | 第63-64页 |
6.4.4 激发学生学汉语的兴趣、强化学生的内部动机 | 第64-67页 |
结语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附录 | 第72-8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