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教学法、教学工作论文

中级汉语课堂会话修正中师生情景身份建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12-14页
    0.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2页
    0.2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2-13页
    0.3 本文的研究特色第13-14页
1 会话修正与情景身份的相关研究第14-18页
    1.1 会话修正的研究综述第14-16页
        1.1.1 国外的研究现状第14页
        1.1.2 国内的研究现状第14-16页
    1.2 情景身份的研究综述第16-18页
        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第16-17页
        1.2.2 国内的研究现状第17-18页
2 理论基础与相关概念界定第18-21页
    2.1 研究的理论基础第18-19页
        2.1.1 汉语课堂上的会话修正第18页
        2.1.2 会话身份说与师生情景身份第18-19页
    2.2 概念界定第19-21页
        2.2.1 课堂会话修正第19页
        2.2.2 情景身份第19-20页
        2.2.3 情景身份的建构第20-21页
3 中级汉语课堂会话修正类型第21-28页
    3.1 语音修正第21-23页
        3.1.1 声母修正第22页
        3.1.2 韵母修正第22-23页
        3.1.3 声调修正第23页
    3.2 词汇修正第23-25页
        3.2.1 并无错词的修正第23-24页
        3.2.2 已有错词的修正第24-25页
    3.3 句法修正第25-27页
        3.3.1 基于句法结构的修正第25-26页
        3.3.2 基于教学目的的修正第26-27页
    3.4 三种会话修正的分析第27-28页
4 中级汉语课堂师生情景身份分析第28-39页
    4.1 师生的情景身份是成对建构的第28-29页
        4.1.1 理论语言学中的“教师”与“学生”第28页
        4.1.2 师生情景身份建构的成对性第28-29页
    4.2 师生情景身份的分类标准第29-31页
        4.2.1 教师直接修正错误第29页
        4.2.2 教师引导学生修正错误第29-30页
        4.2.3 学生自行修正错误第30-31页
    4.3 中级汉语课堂上师生的情景身份类型第31-39页
        4.3.1 师:主导型,生:依赖型第31-33页
        4.3.2 师:启发型,生:半自主型第33-36页
        4.3.3 师:监督型,生:自主型第36-39页
5 中级汉语课堂会话修正中师生情景身份调查研究第39-53页
    5.1 调查设计第39-40页
        5.1.1 调查的前期准备第39页
        5.1.2 调查对象第39-40页
        5.1.3 调查过程描述第40页
    5.2 调查结果及数据分析第40-51页
        5.2.1 调查数据统计第40-41页
        5.2.2 调查结果分析第41-51页
    5.3 结论与反思第51-53页
        5.3.1 此次调查的结论第51页
        5.3.2 关于此次调查的反思第51-53页
6 基于师生情景身份建构的教学设计第53-62页
    6.1 教学总体设计第53页
    6.2 教学对象第53-54页
    6.3 教学目标第54页
    6.4 教材选择与教学内容第54页
    6.5 教学重点与难点第54页
    6.6 教学环节中的师生情景身份建构第54-61页
        6.6.1 导入第55页
        6.6.2 生词讲解第55-57页
        6.6.3 课文处理第57页
        6.6.4 语言点讲解第57-59页
        6.6.5 会话练习第59-60页
        6.6.6 课堂小结及作业布置第60页
        6.6.7 复习阶段第60-61页
    6.7 评价与反思第61-62页
        6.7.1 教学设计评价第61页
        6.7.2 教学设计反思第61-62页
7 课堂教学中师生情景身份的建构策略第62-65页
    7.1 使用恰当的人称代词第62页
    7.2 选择正确的发问形式第62-63页
    7.3 适时进行话语权交接第63页
    7.4 选用恰当的提示语句第63页
    7.5 选择适当的修正时机第63-65页
结语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68页
附录 1第68-71页
附录 2第71-75页
致谢第75-7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第76-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图示教学法在对外汉语初级语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汉语“疲惫”概念域成员的历时演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