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日本学生的汉日同形词教学研究
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6-10页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6页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6-7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7-10页 |
第二章 汉日语言影响概述 | 第10-14页 |
2.1 汉日语言接触概论 | 第10-11页 |
2.2 汉语对日语词汇的影响 | 第11-12页 |
2.3 日语对汉语词汇的影响 | 第12-14页 |
第三章 汉日同形词概述 | 第14-29页 |
3.1 汉日同形词的形成 | 第14-18页 |
3.1.1 从汉语借入日语的词 | 第14-16页 |
3.1.2 从日语借入汉语的词 | 第16-18页 |
3.2 汉日同形词的划分 | 第18-29页 |
3.2.1 从词形是否相同角度划分 | 第18-20页 |
3.2.2 从汉字繁简程度状况划分 | 第20-21页 |
3.2.3 从词汇语义角度划分 | 第21-29页 |
第四章 汉日同形词比较 | 第29-37页 |
4.1 词义对比分析 | 第29-32页 |
4.1.1 同形异义词 | 第29-30页 |
4.1.2 同形近义词 | 第30-32页 |
4.2 词类对比分析 | 第32-34页 |
4.2.1 汉语为名词 | 第33页 |
4.2.2 汉语为形容词 | 第33-34页 |
4.2.3 汉语为动词 | 第34页 |
4.2.4 汉语为副词 | 第34页 |
4.3 评价特征对比 | 第34-37页 |
4.3.1 感情色彩的差异 | 第34-35页 |
4.3.2 语感强弱的差异 | 第35-37页 |
第五章 汉日同形词偏误分析 | 第37-42页 |
5.1 汉日同形词偏误分析 | 第37-40页 |
5.1.1 字形偏误 | 第37-39页 |
5.1.2 词义偏误 | 第39页 |
5.1.3 词性偏误 | 第39-40页 |
5.2 偏误原因 | 第40-42页 |
5.2.1 母语负迁移 | 第40页 |
5.2.2 目的语规则泛化 | 第40-41页 |
5.2.3 教学方面的问题 | 第41-42页 |
第六章 汉日同形词教学对策 | 第42-46页 |
6.1 编写有针对性的教材 | 第42-43页 |
6.2 减少母语负迁移 | 第43页 |
6.3 改善教师教学方法 | 第43-46页 |
6.3.1 注重“汉日同形词”的差异 | 第43-44页 |
6.3.2 从机械模仿到灵活运用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