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枣果酒发酵工艺优化研究
| 摘要 | 第10-11页 |
| Abstract | 第11-12页 |
| 1 前言 | 第13-22页 |
| 1.1 山枣概况 | 第13-14页 |
| 1.1.1 山枣的生长 | 第13页 |
| 1.1.2 山枣的营养成分 | 第13-14页 |
| 1.1.3 山枣的功效与作用 | 第14页 |
| 1.2 山枣的开发利用 | 第14-15页 |
| 1.2.1 山枣果汁 | 第15页 |
| 1.2.2 山枣果茶 | 第15页 |
| 1.2.3 山枣果冻 | 第15页 |
| 1.3 果酒概述 | 第15-19页 |
| 1.3.1 果酒的起源 | 第15-16页 |
| 1.3.2 果酒的种类 | 第16页 |
| 1.3.3 果酒的市场现状 | 第16页 |
| 1.3.4 果酒的营养价值与保健作用 | 第16-17页 |
| 1.3.5 目前已开发的果酒种类 | 第17-18页 |
| 1.3.6 果酒酿造新技术 | 第18-19页 |
| 1.3.7 果酒发展中的不足 | 第19页 |
| 1.4 果酒发酵 | 第19-20页 |
| 1.4.1 发酵概念 | 第19页 |
| 1.4.2 果酒发酵原理 | 第19-20页 |
| 1.4.3 果酒发酵动力学简介 | 第20页 |
| 1.5 课题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 1.5.1 课题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 1.5.2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 2 山枣果酒发酵工艺优化 | 第22-33页 |
| 2.1 材料与仪器设备 | 第22页 |
| 2.1.1 试验原料 | 第22页 |
| 2.1.2 主要试剂 | 第22页 |
| 2.1.3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2页 |
| 2.2 试验方法与内容 | 第22-25页 |
| 2.2.1 山枣果酒发酵工艺流程 | 第22页 |
| 2.2.2 山枣果酒发酵技术要点 | 第22-23页 |
| 2.2.3 山枣酒主要理化指标测定 | 第23页 |
| 2.2.4 单因素试验设计 | 第23-24页 |
| 2.2.5 响应面试验设计 | 第24-25页 |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5-31页 |
| 2.3.1 单因素试验结果 | 第25-27页 |
| 2.3.2 响应面试验结果分析 | 第27-29页 |
| 2.3.3 响应面试验优化结果验证 | 第29-31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 3 山枣酒发酵动力学 | 第33-44页 |
| 3.1 材料与仪器 | 第33页 |
| 3.1.1 材料 | 第33页 |
| 3.1.2 主要试剂 | 第33页 |
| 3.1.3 主要仪器 | 第33页 |
| 3.2 试验方法 | 第33-34页 |
| 3.2.1 山枣酒制作过程 | 第33页 |
| 3.2.2 酵母量的检测方法 | 第33-34页 |
| 3.2.3 总糖含量的测定方法 | 第34页 |
| 3.2.4 酒精产量的测定方法 | 第34页 |
| 3.3 发酵动力学模型建立 | 第34-36页 |
| 3.3.1 酵母菌生长动力学模型 | 第34页 |
| 3.3.2 酒精生成动力学模型 | 第34-35页 |
| 3.3.3 总糖消耗动力学模型 | 第35-36页 |
| 3.4 结果与分析 | 第36-42页 |
| 3.4.1 发酵动力学模型拟合 | 第36-38页 |
| 3.4.2 山枣酒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生长量动态变化 | 第38-40页 |
| 3.4.3 山枣酒发酵过程中酒精度的动态变化 | 第40-41页 |
| 3.4.4 山枣酒发酵过程中残糖量的动态变化 | 第41-42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 4 结论与展望 | 第44-46页 |
| 4.1 结论 | 第44页 |
| 4.2 讨论 | 第44页 |
| 4.3 进一步研究方向 | 第44-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