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

《新实用汉语课本》中修辞现象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绪论第8-13页
    第一节 选题来源和意义第8-9页
    第二节 研究历史与现状综述第9-12页
        一、对外汉语修辞教学的研究现状第9-10页
        二、《新实用汉语课本》的研究现状第10-12页
    第三节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第12-13页
第一章 修辞学分析及其研究第13-20页
    第一节 现代汉语修辞分析及其研究第13-15页
        一、修辞的定义及其来源第13-14页
        二、修辞格的定义及其分类第14-15页
        三、修辞学的定义第15页
    第二节 对外汉语修辞分析及其研究第15-20页
        一、修辞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及作用第15-17页
        二、修辞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第17-20页
第二章 《新实用汉语课本》中修辞格统计及其数据分析第20-26页
    第一节 《新实用汉语课本》中修辞格分布总述第20-22页
        一、《新实用汉语课本》中的辞格类型第20-21页
        二、《新实用汉语课本》中各小类辞格的分布情况第21-22页
        三、《新实用汉语课本》中修辞格内容的分布第22页
    第二节 《新实用汉语课本》中不同阶段修辞格统计第22-24页
        一、初级阶段修辞格统计第22-23页
        二、中级阶段修辞格统计第23页
        三、高级阶段修辞格统计第23-24页
    第三节 《新实用汉语课本》中辞格分布数据分析第24-26页
        一、《新实用汉语课本》中修辞格分析第24-25页
        二、《新实用汉语课本》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辞格:引用和反问第25-26页
第三章 《新实用汉语课本》修辞格运用分析第26-50页
    第一节 引用修辞格运用分析第26-31页
        一、引用成语分析第26-28页
        二、引用俗语分析第28-29页
        三、引用古诗句分析第29页
        四、引用神话传说分析第29-30页
        五、引用歇后语分析第30页
        六、引用名人话语分析第30-31页
    第二节 反问修辞格运用分析第31-35页
        一、否定式的反问第31-34页
        二、肯定式的反问第34-35页
    第三节 比喻修辞格运用分析第35-39页
        一、明喻第35-37页
        二、暗喻第37-38页
        三、借喻第38-39页
    第四节 排比修辞格运用分析第39-42页
        一、句子排比第39-40页
        二、句法成分排比第40-42页
    第五节 设问修辞格运用分析第42-44页
        一、自问自答式第42-44页
        二、问而不答式第44页
    第六节 拟人修辞格运用分析第44-46页
        一、具体事物的拟人化第45-46页
        二、抽象概念的拟人化第46页
    第七节 对比修辞格运用分析第46-48页
        一、两体对比第46-47页
        二、一体两面对比第47-48页
    第八节 其它修辞格运用分析第48-50页
        一、借代第48页
        二、仿词第48-49页
        三、反语第49页
        四、双关第49页
        五、夸张第49-50页
第四章 《新实用汉语课本》修辞格编排建议及教学策略第50-57页
    第一节 《新实用汉语课本》修辞格分布规律分析第50-51页
    第二节 《新实用汉语课本》修辞格知识编排建议第51-54页
        一、均衡分布原则第52-53页
        二、针对性原则第53页
        三、实用性原则第53-54页
        四、教师引导原则第54页
    第三节 对外汉语教学中修辞格教学的策略第54-57页
        一、对比教学法第54-55页
        二、对修辞格进行集中归类讲解第55页
        三、修辞格结合中国文化,适当拓展第55-57页
结语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留学生量词“部”和“台”的习得偏误及其对外汉语教学
下一篇:对泰汉语课堂情景教学设计及实践探究--以曼谷兰实耶沙学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