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温度处理对绵羊肉中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缩写符号 | 第8-11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19页 |
1.1 风味物质研究的概述 | 第12-13页 |
1.2 风味成分提取方法 | 第13-15页 |
1.2.1 顶空分析方法 | 第13页 |
1.2.2 同时蒸馏萃取法 | 第13-14页 |
1.2.3 固相萃取法 | 第14页 |
1.2.4 固相微萃取 | 第14页 |
1.2.5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 第14-15页 |
1.2.6 溶剂辅助的香料蒸馏技术 | 第15页 |
1.3 风味成分检测方法 | 第15-17页 |
1.3.1 气相、液相色谱法 | 第15页 |
1.3.2 气-质联用法 | 第15-16页 |
1.3.3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第16页 |
1.3.4 气相色谱-吸闻技术法 | 第16-17页 |
1.3.5 电子鼻技术 | 第17页 |
1.4 产生肉类风味的反应 | 第17-18页 |
1.4.1 美拉德(Maillard)反应 | 第17-18页 |
1.4.2 脂类的热降解反应 | 第18页 |
1.4.3 氨基酸和多肽的热降解 | 第18页 |
1.4.4 碳水化合物的焦糖化 | 第18页 |
1.4.5 硫胺素的降解 | 第18页 |
1.5 本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新疆绵羊肉中挥发性成分的检测方法的构建 | 第19-25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9-20页 |
2.1.1 材料 | 第19-20页 |
2.1.2 方法 | 第20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0-22页 |
2.2.1 固相微萃取萃取头的确定 | 第20-22页 |
2.2.2 HS-SPME-GC 检测结果 | 第22页 |
2.3 HS-GC–MS 检测 | 第22-23页 |
2.3.1 GC 分析条件 | 第22-23页 |
2.3.2 质谱分析条件 | 第23页 |
2.3.3 样品处理 | 第23页 |
2.4 HS-GC–MS 结果 | 第23-24页 |
2.5 结论 | 第24-25页 |
第三章 不同温度处理下绵羊肉中挥发性成分的检测 | 第25-53页 |
3.1 实验方法 | 第27页 |
3.2 样品处理 | 第27-28页 |
3.2.1 不同种类肉样品处理 | 第27页 |
3.2.2 不同地区绵羊肉样品处理 | 第27页 |
3.2.3 新疆绵羊肉不同组织样品处理 | 第27页 |
3.2.4 新疆绵羊肉不同温度处理 | 第27-28页 |
3.3 检测结果 | 第28-52页 |
3.3.1 不同种类肉样品检测结果 | 第28-34页 |
3.3.2 不同地区绵羊肉样品检测结果 | 第34-40页 |
3.3.3 新疆绵羊肉不同组织样品检测结果 | 第40-44页 |
3.3.4 新疆绵羊肉不同温度处理下检测结果 | 第44-52页 |
3.4 讨论 | 第52页 |
3.5 结论 | 第52-53页 |
第四章 主成分分析及特征挥发性成分的确定 | 第53-67页 |
4.1 实验方法 | 第53页 |
4.2 样品 PCA 分析结果 | 第53-65页 |
4.2.1 不同种类肉样的 PCA 分析 | 第53-57页 |
4.2.2 不同地区绵羊肉的 PCA 分析 | 第57-61页 |
4.2.3 绵羊肉不同组织的 PCA 分析 | 第61-65页 |
4.3 讨论 | 第65页 |
4.4 结论 | 第65-67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7-68页 |
5.1 结论 | 第67页 |
5.2 创新点 | 第67页 |
5.3 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作者简介 | 第75-77页 |
附件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