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微生物遗传学论文

天山一号冰川融水及底部沉积层酵母菌系统发育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目录第10-12页
缩略词表第12-13页
引言第13-14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26页
    1.1 低温微生物概述第14-15页
        1.1.1 低温环境微生物概述第14-15页
    1.2 低温微生物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第15-16页
    1.3 嗜冷酵母菌第16-24页
        1.3.1 嗜冷酵母菌概述第16页
        1.3.2 全球嗜冷酵母的多样性与生态学第16-18页
        1.3.3 嗜冷酵母的适冷策略第18-20页
        1.3.4 嗜冷酵母的生物应用第20-21页
        1.3.5 酵母菌分类概述第21-22页
        1.3.6 目前嗜冷酵母菌研究面临的问题和未来的前景第22-24页
    1.4 本课题的立题意义第24页
    1.5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第24-25页
    1.6 研究路线第25-26页
第二章 天山冰川低温酵母菌多样性研究第26-39页
    2.1 引言第26页
    2.2 实验材料第26-28页
        2.2.1 天山冰川水样的采集第26页
        2.2.2 药品和试剂第26-27页
        2.2.3 实验主要仪器第27-28页
        2.2.4 主要培养基第28页
    2.3 实验方法第28-29页
        2.3.1 冰川低温酵母菌的分离第28-29页
        2.3.2 菌种的活化分离纯化及保种第29页
    2.4 冰川可培养酵母菌的生长特性第29-32页
        2.4.1 形态观察第29页
        2.4.2 低温酵母菌生理生化测定第29-30页
        2.4.3 低温酵母菌的DNA提取第30页
        2.4.4 2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第30-31页
        2.4.5 26S rDNA基因扩增第31页
        2.4.6 ITS序列分析法第31页
        2.4.7 PCR反应程序第31页
        2.4.8 PCR产物的测序第31页
        2.4.9 构建系统发育树第31-32页
    2.5 结果与分析第32-38页
        2.5.1 天山冰川可培养酵母菌的生理生化第32-33页
        2.5.2 26S rDNA基因D1/D2区域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第33-36页
        2.5.3 ITS区域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第36-38页
    2.6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三章 宏基因学组技术建立天山冰川微生物基因文库第39-45页
    3.1 引言第39页
    3.2 实验材料第39-40页
        3.2.1 融水样品第39页
        3.2.2 菌株、载体、工具酶与主要试剂第39页
        3.2.3 培养基第39-40页
    3.3 实验方法第40-42页
        3.3.1 天山冰川微生物26S rDNA PCR扩增第40页
        3.3.2 扩增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第40页
        3.3.3 天山冰川微生物26S rDNA文库的构建文库的构建第40-41页
        3.3.4 阳性克隆的筛选第41页
        3.3.5 26S rDNA序列测定与系统发育树构建第41-42页
    3.4 结果与分析第42-44页
        3.4.1 阳性克隆筛选结果第42页
        3.4.2 天山冰川低温微生物基因片段文库的构建第42-44页
    3.5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四章 天山冰川产低温酶菌株多样性分析第45-54页
    4.1 引言第45页
    4.2 实验材料第45页
        4.2.1 菌株第45页
        4.2.2 主要试剂和仪器第45页
        4.2.3 筛选培养基第45页
    4.3 实验方法第45-47页
        4.3.1 产低温酶菌株的筛选方法第45-46页
        4.3.2 产酶菌株生理生化鉴定第46页
        4.3.3 产酶菌株26S rRNA基因PCR扩增第46-47页
        4.3.4 产酶菌株系统发育分析第47页
        4.3.5 产酶菌株MSP-PCR指纹图谱分析第47页
    4.4 结果与分析第47-53页
        4.4.1 产酶菌株筛选结果第47-49页
        4.4.2 产酶菌株生理生化结果第49-50页
        4.4.3 产酶菌株系统发育分析第50-51页
        4.4.4 产酶菌株MSP-PCR指纹图谱分析第51-52页
        4.4.5 产酶菌株系统多样性分析第52-53页
    4.5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54-56页
    5.1 结论第54页
    5.2 展望第54-55页
    5.3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1页
致谢第61-62页
作者简介第62-63页
导师评阅表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阿魏菇凝集素分离纯化及性质研究
下一篇:不同温度处理对绵羊肉中挥发性成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