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育心理学论文--教师心理学论文

涞水县偏远山区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4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10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0-11页
    1.3 相关概念第11页
        1.3.1 心理健康第11页
        1.3.2 教师心理健康第11页
        1.3.3 偏远山区第11页
    1.4 研究综述第11-12页
        1.4.1 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方法第11-12页
        1.4.2 教师心理健康研究资料第12页
    1.5 研究设计第12-14页
        1.5.1 研究对象第12页
        1.5.2 研究内容第12页
        1.5.3 研究方法第12-14页
第2章 偏远山区教育现状第14-17页
    2.1 偏远山区教师工作量超大第14-15页
    2.2 设施不全,教学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第15页
    2.3 留守儿童问题,增加负担第15页
    2.4 偏远山区教师工资待遇依旧偏低第15-16页
    2.5 结构失衡,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不高第16-17页
第3章 偏远山区教师面临的问题第17-19页
    3.1 偏远山区教师的角色压力第17页
    3.2 偏远山区教师的工作压力和职业怠倦第17-18页
    3.3 偏远山区年轻教师内心的困扰第18-19页
第4章 影响偏远山区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第19-21页
    4.1 多种因素促成偏远山区教师心理的失衡第19页
    4.2 偏远山区落后的现状影响着教师心理健康第19-20页
    4.3 社会、家庭对偏远山区教育的影响第20-21页
第5章 偏远山区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第21-29页
    5.1 调查基本情况第21页
    5.2 测量工具:SCL-90症状自评量表第21-22页
    5.3 总体描述第22页
    5.4 躯体化第22页
    5.5 强迫第22-23页
    5.6 人际关系敏感第23-24页
    5.7 抑郁第24-25页
    5.8 焦虑第25页
    5.9 敌对第25-26页
    5.10 恐怖第26-27页
    5.11 偏执第27-28页
    5.12 精神病性第28-29页
第6章 偏远山区教师因子偏重的原因分析第29-34页
    6.1 躯体化分析第29-30页
    6.2 焦虑感与强迫性分析第30-31页
    6.3 人际关系敏感分析第31-32页
    6.4 抑郁分析第32-34页
第7章 思考与对策第34-37页
    7.1 政府与教育主管部门要从心底为偏远山区教师“谋福”第34-35页
        7.1.1 维护身心,缓解压力第34页
        7.1.2 建立相关干预配套体系第34页
        7.1.3 协调保障,关注健康第34页
        7.1.4 补充队伍,减轻负担第34-35页
    7.2 偏远山区学校领导也要充分重视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第35页
        7.2.1 学校积极给教师提供自我发展的机会第35页
        7.2.2 结对教学减轻困扰第35页
        7.2.3 关注教师精神需要第35页
    7.3 偏远山区教师要学会自己维护心理健康第35-37页
第8章 结论第37-38页
参考文献第38-39页
附录第39-42页
致谢第42页

论文共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学高年级学生行为问题及其与家庭教养方式关系研究
下一篇:农村初中班干部选拔方式对学习动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