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8页 |
1 海洋胶原蛋白概述 | 第10-13页 |
1.1 海洋生物胶原蛋白的特点 | 第10-11页 |
1.2 海洋胶原蛋白在生物医用材料方面的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1.2.1 海洋胶原蛋白作骨替代物 | 第12页 |
1.2.2 海洋胶原蛋白作皮肤替代物 | 第12-13页 |
1.2.3 海洋胶原蛋白作止血材料 | 第13页 |
1.2.4 海洋胶原蛋白在其他生物材料中应用 | 第13页 |
2 修复膜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2.1 引导组织再生术及膜的种类 | 第14-15页 |
2.2 胶原修复膜的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3 论文研究意义和内容 | 第16-18页 |
第二章 芒鲶鱼皮胶原蛋白提取及理化性质 | 第18-29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8-22页 |
2.1.1 材料 | 第18-19页 |
2.1.2 方法 | 第19-22页 |
2.1.2.1 芒鲶鱼皮原料的预处理 | 第19-20页 |
2.1.2.2 芒鲶鱼皮胶原蛋白的提取 | 第20页 |
2.2.2.3 氨基酸组成测定 | 第20-21页 |
2.2.2.4 热变性温度测定 | 第21页 |
2.2.2.5 紫外光谱扫描 | 第21页 |
2.2.2.6 红外光谱扫描 | 第21页 |
2.2.2.7 分子量测定 | 第21-22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2-28页 |
2.2.1 不同浓度的NaOH及H_2O_2对芒鲶鱼皮脱色效果的影响 | 第22-23页 |
2.2.2 芒鲶鱼皮胶原蛋白的提取结果分析 | 第23-24页 |
2.2.3 氨基酸组成及含量分析 | 第24页 |
2.2.4 热变性温度分析 | 第24-26页 |
2.2.5 紫外吸收特性分析 | 第26页 |
2.2.6 红外光谱特性分析 | 第26-27页 |
2.2.7 芒鲶鱼皮胶原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 | 第27-28页 |
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芒鲶胶原膜制备及生物化学性能表征 | 第29-37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9-32页 |
3.1.1 材料 | 第29页 |
3.1.2 方法 | 第29-32页 |
3.1.2.1 芒鲶胶原膜的制备 | 第29-30页 |
3.1.2.2 膜的超微观结构分析 | 第30页 |
3.1.2.3 吸水率测定 | 第30页 |
3.1.2.4 孔隙率测定方法 | 第30页 |
3.1.2.5 力学性能测定 | 第30-31页 |
3.1.2.6 体外酶解率测定 | 第31页 |
3.1.2.7 皮内刺激反应实验 | 第31-32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32-35页 |
3.2.1 外观形态特征 | 第32页 |
3.2.2 微观形态观察分析 | 第32-33页 |
3.2.3 吸水率分析 | 第33页 |
3.2.4 孔隙率分析 | 第33-34页 |
3.2.5 芒鲶胶原膜的力学性能 | 第34页 |
3.2.6 芒鲶胶原膜的体外酶解率 | 第34-35页 |
3.2.7 芒鲶胶原膜的皮内刺激反应 | 第35页 |
小结 | 第35-37页 |
第四章 芒鲶胶原膜引导骨组织再生的实验研究 | 第37-43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37-39页 |
4.1.1 材料 | 第37页 |
4.1.2 方法 | 第37-39页 |
4.1.2.1 兔颅顶骨洞型骨缺损手术修复模型建立 | 第37-38页 |
4.1.2.2 实验分组 | 第38页 |
4.1.2.3 观察指标 | 第38-39页 |
4.2 结果 | 第39-41页 |
4.2.1 颅骨洞型骨缺损兔的行为特征 | 第39页 |
4.2.2 芒鲶胶原膜对兔颅骨骨缺损区的影响 | 第39页 |
4.2.3 芒鲶胶原膜对兔颅骨新骨生成的影响 | 第39-40页 |
4.2.4 芒鲶胶原膜对兔颅骨骨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 第40-41页 |
4.3 讨论 | 第41-42页 |
小结 | 第42-43页 |
结论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第52页 |